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五)《大国外交》
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五)《大国外交》
中广网    2008年11月27日 08:17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风雨兼程。一个伟大的历史抉择,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

    总监制:王求
    总策划:赵忠颖
    监 制:王晓晖、王宴青
    策 划:刘晓龙、杨志东、诸雄潮
    统 筹:胡国华、孙树凤
    本期节目监制:史敏、李涛
    撰 稿:聂巧、冯悦
    解 说:姚珂    

   今天播出第二十五篇:《大国外交》

 

    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威胁的时候,2008年10月24号下午4点,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跨越两大洲的亚欧会议全部45个成员首脑首次齐聚,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危机。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北京.

    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办,东道主中国受到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放的中国,以更加自信的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而发端于三十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外交事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79年1月28号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带着新年伊始的节日气氛,一架波音707客机起程飞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第二天上午,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上空飘扬,19响礼炮久久回荡,美国总统卡特给予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不同寻常的高规格礼遇。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领导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中国开放的大门恐怕再也关不上了。

    就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同时,中国和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关系也迈入新阶段。1978年10月22号,东京羽田机场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位领导人,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他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书。

    前新华社驻日本记者吴学文在首相官邸亲眼目睹了条约交换的历史时刻:“交换以后呢,邓小平和福田首相拥抱,我当时在场,我都没想到能拥抱。这是邓小平的最后两次出国访问,为中国与美国、日本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的外交关系开拓了新天地。随后的三十年岁月,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大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双方不再是国际政治权势游戏中权宜之计的攻守同盟,而成为彼此有深切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长远战略伙伴。”

    在与大国纷纷改善关系的同时,中国和非洲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友谊进一步加强。2006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第50年,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代表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胡锦涛主席宣布三年内中国援助非洲规模增加1倍,免除非洲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

   胡锦涛主席:“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在区域性组织中的积极、有效行动也引起世人瞩目。”

    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10年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盛会来到东方之珠上海。在科技馆圆形大厅,出席峰会的各成员领导人身穿秀有牡丹花的丝质唐装向全世界展示。

    长期从事APEC研究的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教授宫占奎:“APEC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中国在这个交流平台当中,积极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1997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国以一句“负责任的大国”的口号在外交上进行了大转向,并通过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和对受灾国伸出援助之手,初步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大国,是勇于承担人类繁多责任的国家,是出大事的时候,人们首先觉得可以依靠和合作的国家。

    2004年12月25号,就在人们准备欢度新年的时候,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国家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 国家主席胡锦涛第一时间致电受灾国元首表示慰问和哀悼。中国政府立即宣布提供总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10天后,温家宝总理紧急飞赴雅加达,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他是唯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运去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

    中国广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自1990年起,先后15次派出非驻扎部队、警察部队等维和人员达3000多人次,中国建设性参与伊拉克、伊朗、苏丹、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广泛开展在反恐、人权、司法、卫生、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新危险新挑战。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全世界首次全面阐述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相关报道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一):伟大转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永远的旗帜—经济特区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三):《希望土地》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四):《国企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五):《民营激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六):《财税之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七):《金融舞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八):《科技之光》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九):《百年树人》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繁荣文化》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一):《艺术魅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二):《医疗卫生》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三):《居有其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四):《社会保障》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五):《积极就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六):《基础设施》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七):《环境保护》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八):《区域协调》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九):《民族共荣》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港澳欢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一):《海峡两岸》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二):《融入世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三):《祥云飞天》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四):《太空壮歌》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标题:[专题]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发展之路
图片报道 更多...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现场
改革开放照亮中国
我的亲历:厦门跨海大桥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