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五):《民营激流》
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五):《民营激流》
中广网    2008年11月07日 07:33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风雨兼程。一个伟大的历史抉择,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 

    总监制:王求
    总策划:赵忠颖
    监制:王晓晖、王宴青
    策划:刘晓龙、杨志东、诸雄潮
    统 筹:胡国华、孙树凤

    今天刊播第五篇:《民营激流》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少不了的一件事。周游两年前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工作,目前还是一个人生活。虽然几乎不会做饭,但是他从没有觉得在吃饭这件事上,有什么不方便。周游说:“早饭我一般都是在早点摊吃;等中午了到公司了,一般就是给送餐公司打电话,直接让他们送到公司里,品种挺多的,很方便;晚上回家如果顺路的话我会买一点带回来;周六、周日懒得出去的话,就打个电话让送餐公司送到家里来,很方便。”

    在改革开放前,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普通百姓每天都能享受到的吃饭便利,正是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带来的。据统计,目前全国的餐饮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了9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民营餐饮企业,餐馆的数量就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百姓要想在外边吃顿饭可就成了一件难事。 

    相声

    高英培:到取主食那我等了会儿,把米饭取出后我可就发了愁了。

    张建铎:发什么愁呢?

    高英培:找不着座呦。

    张建铎:哦,吃饭的人多。

    高英培:哎呦,这个饭馆呦,高朋满座,盛友如云啊。我坐哪好呢?就捡旮旯那,我坐了下来。我把肠子夹起来,搁嘴里嚼着,还没等我咽下去呢。有一小伙没座,他的话把我气得呦,这话说着难听呦。

    张建铎:小伙子说什么呢?

    高英培:叫上他的同伴,“哥们儿,别满世界转悠去了啊,这个老家伙眼看着马上就完了啊。”

    这段相声中所描述的饭馆里人满为患、排队等座的拥挤情况,如今只会在食客慕名而来的、有特色的餐厅里出现。但是在改革开放前,民营经济没有恢复和发展的时候,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郭培基,改革开放后在北京出现的全国第一家个体餐馆悦宾饭店的创始人之一。回忆起1980年9月,悦宾饭店开业时的情况,郭老先生还是记忆犹新。郭培基说:“当年开业,是一间小屋,四张小桌,能容纳20个人,来的人不下200个人啊。那多极了。吃饭的人这么多,怎么办呢?那就等一等。这个等那个等,它就形成了排队了。”

    上饭馆吃饭要排大队,并不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消费能力强、上饭馆吃饭的热情高,而是因为饭馆实在是太少了。改革开放前,我国只有国营餐馆和集体所有制的餐馆,数量非常少,根本满足不了百姓的正常需要。“吃饭难”曾经是百姓众多生活不便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社会难题。

    1979年,国务院出台规定:“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但不准雇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第一个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让“个体经济”名正言顺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个体户们也不必再躲避人们异样的眼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培基和老伴开办的中国第一家个体私人餐馆问世了。

    此后,全国各地个体、私营与合资企业大量出现,进入了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在较短的时间里缓解和消除了“吃饭难”等百姓生活中的众多难题。到今天,民营经济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用、行各个行业,无不闪现着民营经济的身影。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除了继续保持在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外,民营经济还大量涌入新兴服务业,如:公证、律师、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旅游业、计算机业等应用服务业。

    每天,我们用电脑来办公、通过门户网站来获取资讯;下班回家后,我们打开空调,从冰箱里拿出食物准备晚餐。饭后,我们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民营经济已经渗透到百姓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角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说,民营经济不仅改变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同样离不开中国的民营企业。孙晓华说:“美国有个妇女,曾经发过一个誓,说两年之内不用中国产品,结果她发现根本生活不下去。买别的国家的产品,一个是费用高,再一个,很多东西人家不生产;而用中国的产品——MADE IN CHINA,那相当多的都是民营企业所生产的。”

    民营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在创造着另一个辉煌,那就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说起民营经济对就业的贡献,不得不说起被誉为“中国非公经济第一人”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广久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于是他想到雇些人来炒瓜子,没过多久,就有人用“雇工超过8人就不是普通个体经济而是剥削的说法”质疑年广九所代表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性”。 一位当年的见证者回忆说:“因为雇工比较多,当时引起很多非议啊,市民中包括党政干部、理论界都认为年广久搞的是资本主义,他雇了这么多人是带有剥削性质的,与我们社会主义原则不相吻合,年广久是一个新型资本家,现在人吃人的社会又出现了。”

    一时间,安徽出了个叫年广久的资本家的消息不胫而走,关于年广久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成为关乎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最终,是邓小平在三次谈话中支持“傻子瓜子”,使这场辩论尘埃落定。这不仅给年广九巨大的鼓舞,也激活了中国民营经济的一江春水。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民营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并且采取鼓励他们发展的政策。

    随着政策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敞开大门,民营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全国“个体大户”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多,从“温州模式”到“苏南模式”,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非公经济的发展生机盎然,吸纳就业量也不断增加。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就业方面是民营企业对我们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个方面。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现在已经占到城镇就业的70%以上和新增就业的90%,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据我们估算,应该是达到了1.2亿人。可以说,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茁壮成长的民营企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小陈充满自信地说:“我感觉通过我个人一年多在民营企业的切身感受来说我觉得这几年的民营企业发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保障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企业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对自己的选择也不后悔。”

    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过多带来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就业机会不足,失业成为社会部分群体无法摆脱的噩梦。而真正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不是大型企业,恰恰是中小型企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均指出,这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中得到验证,真正保护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育均说:“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全中国就业的75%以上在民营经济里,假如说没有民营经济,中国的就业问题现在无法解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抓住机遇、激流勇进,不断把自身做强做大。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民营经济有的已经超过80%。预计到2010年,民营经济将贡献全国税收的一半以上。

    浙江正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南存辉,当年用35元钱起家,从昔日温州城内辛苦操劳的小小修鞋匠,几经奋斗成为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的成功,是中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好写照。南存辉说:“我们今年比去年的增幅,大概在24%、25%左右,大概今年估计会到150亿元左右人民币的销售额。假如不是改革开放春风的话,那么我们这一代人,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机会。”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带来了新的思想解放。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在党和政府的不断推动下,中国民营经济不但取得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而且逐步脱离了低层次、小作坊式的发展路子,从当年“拾遗补缺”的角色,跃升为“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言人,完成了从“作坊时代”向“跨国时代”的华丽转身。今天,民营企业拥有全国66%的专利和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成长起像北京联想集团、深圳华为集团这样一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中国的新希望。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最成功的代表之一,联想集团在2004年成功收购了世界电脑巨头IBM的全球PC业务,让世界对联想这个中国企业、甚至对整个中国刮目相看。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1985年初,我第一次参加IBM的PC代理商会议,端坐在最后一排,怀揣着科技人员刚刚下海的心情,紧张而兴奋,这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20年后,2004年底,我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合同上签字,感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光的重视,同样让我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事业的开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和清晰,并开始被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的高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时,在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平等”。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从“两个毫不动摇”到“两个平等”,是所有制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党和政府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与社会环境,使民营经济的地位迅速提升,作用明显增强。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

    往期回顾:

    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一):伟大转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永远的旗帜—经济特区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三):《希望土地》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四):《国企改革》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陈钟      
策划 更多...
标题:[调研报告]寿光:立足农业 谋跨越式发展
内容摘要: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图片报道 更多...
经典中国辉煌30年 中国航天龙头高昂
第一张股票在这里诞生
30年从启蒙到自觉 文学呼唤那份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