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催熟的葡萄只能带来虚胖的收益

2017-08-22 07:57:00来源:大秦之声

  今天是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农历七月初一,西安最低气温21℃,最高气温31℃,小雨转大雨。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市鄠邑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析当地农户葡萄严重落果现象时发现,鄠邑区秦渡镇禹王庙村近6亩“户太8号”葡萄在生产中滥用“乙烯利”植物生长调节剂,致使这些葡萄不再适合生产、销售,区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联合执法,将园中约1万公斤葡萄全部摘下,在附近进行石灰覆盖、深埋处理。

  

  使用了催熟剂的葡萄被销毁  图片来自网络

  户县葡萄的“金字招牌”来之不易

  在秦岭北麓沿线,土壤、降水、温度滋养出了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葡萄品牌“户太8号”。在西安提起鲜食型葡萄“户太8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说,“1984年我们葡萄研究所从欧美杂交品种奥林匹亚芽变中选种,根据当时户县的环境、温度、降水等条件经过10多年的研究尝试才种出了如今被广泛种植的‘户太8号’”。

   

  自然成熟的“户太8号” 图片来自网络

  “户太8号”葡萄2012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15年获评“中国公用品牌50强”,当地还摘得了“中国户太葡萄之乡”、“中国十大优质葡萄基地”等殊荣。

  葡萄产业的壮大也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目前全县已经种植葡萄6.6万亩,“户县葡萄”品牌价值评估4.75亿元,入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17年,预计葡萄产量将达10万吨,产值7.5亿元。“户太8号”结果能力强、不落粒、个头大、甜度高,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种植户赚得盘满钵满,一些果农为急于早上市,动起了歪心思。

  催熟剂伤了健康、砸了品牌

  这一次联合执法查出被滥用的“乙烯利”是一种催熟剂,记者查阅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烹饪协会组编的《餐饮食品安全》看到,“用混有乙烯类催熟剂的水浸泡,这样的葡萄几天后就红得发紫,显得异常饱满,催熟的葡萄味酸甜度低。”

  鄠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山建利说,“少数农民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主要是想让葡萄成熟时间加快,尽早上市。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催熟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国家法律也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不建议也不提倡农民使用。因为通过限定产量、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就可以实现优质高效、早上市。一旦超量、超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的口感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种植葡萄的果农承认,西安市沿秦岭北麓的葡萄种植地一些区域确实一直在使用“乙烯利”,但“这次可能是使用时间和配比浓度不当才造成了大量落果。”

  投机取巧、“向钱看”就是自毁长城

  鄠邑区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为维护“户太8号”葡萄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农业局一直在努力规范果农生产技术规程,并发布《致广大葡萄种植户一封信》呼吁果农科学合理用药、自觉抵制或慎用生长调节剂,同时还对乱用、滥用农药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品牌声望。

   

  “致广大葡萄种植户一封信” 图片来自鄠邑区农业局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认为,要保持葡萄品种的纯正性,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规范种植,按照葡萄特性进行针对性管护,合理控制产量,提高质量;种植户要有远见,有品牌意识,坚决禁止使用投机取巧的方法。

  品牌构建来之不易,唯利是图、滥用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是葡萄、猕猴桃、番茄、西瓜等鲜食型水果生产的“常见病”“多发病”。滥用、超剂量施用生长调节剂在当地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种植户、管理者、农技推广者对滥用、超剂量施用的危害心知肚明、讳莫如深,不少执法部门有时候为保品牌声誉讳疾忌医、包庇纵容、跑风漏气,消费者不明就里、上当受害,花钱买罪受。

  要保护好陕西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生产者的观念,走捷径、耍聪明、乱用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只会败坏果蔬品质。农残危害人健康,家家都干、户户都用,成了常态、成了气候,最终会毁了产业、砸了品牌、丢了市场、没了收入,会对产业产生致命的打击,最终吞下苦果的还是果农自己。

 

      要闻快讯

  1.西安建造全国规模最大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西安目前正在建设中国规模最大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建成后,全长73.13公里的干支线管廊、182.5公里的缆线管廊将穿越西安4个行政区内24条道路昼夜不休地为古都的城市运转提供动力和保障。

  2.西北首个移动智慧城市落户西安

  西安市和蚂蚁金服近日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推进西安“移动智慧城市”建设,双方将在交通、商业、民生、政务和信用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更大范围城市升级,打造古城“新智慧”。

  3.陕西省共13位科学家获国家“优青”项目资助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正式公布,陕西省共13位科学家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中,西安交通大学6人、西北大学2人、西北工业大学2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人、西安理工大学1人。

  4.陕西省加大力度打击网络传销

  陕西省工商局日前要求全省工商系统加大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力度,增强对各种网络传销新行为、新模式的分析研判,及时处置和打击各种网络传销行为。

   5.陕西实施“五大行动”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

  陕西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34.67万人。为应对严峻就业形势,陕西省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等“五大行动”,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6.圆通、申通两物流龙头企业落户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近日与圆通、申通两大物流龙头企业签约,将合作建设圆通(西安)跨境商贸及服务产业园项目、申通西北地区转运中心项目。

  7.陕西省农村硬化路面里程达9.3万公里

  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和陕西省统计局近日发布《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数据显示,陕西省农村硬化道路总长达93041.74千米。

  8.陕南首家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在汉中建成开放

  由汉中市交警支队兴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日前正式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该基地是继榆林、渭南之后全省第三家。

  9.陕西省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渭南成立

  陕西省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前在渭南成立。该委员会旨在跟踪产业发展前沿动态,开展标准化技术研究,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

  10.陕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在京受奖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近日在京召开。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贻明获颁“白求恩奖章”,成为陕西省首位获此殊荣者。

 

      看精彩点往期

 

  

编辑: 刘宴熙
关键词: 大秦之声;户太八号;催熟剂;品牌保护

催熟的葡萄只能带来虚胖的收益

要保护好陕西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要生产者转变观念与行为,走捷径、耍聪明、乱用药只会败坏果蔬品质。农残危害人健康,家家都干、户户都用,成了常态、成了气候,最终会毁了产业、砸了品牌、丢了市场、没了收入,会对产业产生致命的打击,最终吞下苦果的还是果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