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央广网 | 返回新闻中心

行走足迹

一路评说

曲艺传人

  • 豫剧大师张宝英:让崔派艺术发扬光大

    传承人:张宝英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167个院团。说起豫剧,不得不提起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张宝英。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 曾经的万人迷如今的琴书传人

    传承人:魏云彩
    1961年进入徐州市曲艺团,正式拜杨士喜为师,代表曲目《刘二姐算卦》《王二还家》《刘邦还乡》等。
    魏云彩年轻时,洪亮的嗓子一打开,台下观众便怎么也听不过瘾,不断要求他返场;年纪大了,唱不动了,他便坐在旁边,给徒弟“当绿叶”伴奏拉坠子,一声声跌宕起伏。2007年,文化部将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琴书项目)传承人,大家都叫他徐州琴书的“祖师爷”“当家人”,他说,自己承受不起,差的太多。
  • 期待河南坠子的下个春天

    传承人:吴桂兰
    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住“河南坠子”。
    在商丘一处老旧居民区,我们找到了租住在这里的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的传承人吴桂兰,院子里发黄的墙体霉变起皮,破旧的电线杂乱的爬满墙壁,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年近70的老人早早的就等在了巷口。
  • 曲艺行当的苦行僧

    传承人:刘忠河
    有“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的称号,自成一派,戏迷遍布全国。
    “商丘市豫剧团”,这是门口的牌匾,浑厚的繁体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刘忠河的剧团,就在四楼。爬楼梯的时候,感觉楼很单薄,让人不敢使劲儿。
  • 张银霞:半个世纪的执着琴书演艺生涯

    传承人:
    年近70岁的张银霞是江苏省的苏北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50余年的表演生涯,让她沉淀了很多苏北琴书的艺术精华。从豆蔻年华到银丝花甲,从唱书苦度生活到笑唱时代华章,从草根技艺到曲艺文化正统,张银霞经历的是苏北琴书乃至中国曲艺半个多世纪的巨大变迁。

曲艺剧团

  • 住在澡堂子里的豫剧团

    团体:商丘豫剧三团
    演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剧团一半的人以团为家,租住在一个破败潮湿的澡堂。
    “娘怀儿一个月提心吊胆……九个月就要分娩,周身的骨和肉好似刀剜……”带着浓厚河南地方俚语的唱词回荡在田间,不时引来乡亲们的一阵阵叫好声。
  • 充满希望的宿州泗州戏

    团体:泗州戏剧团
    泗州戏是与黄梅戏齐名的安徽省四大名剧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尽管排练和教学的环境很差,但剧团仍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宿州泗州戏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剧团鼓励国家级传承人等老艺人传帮带,积极努力培养了一批新艺员,在坚守中传承传统戏曲的魅力。
  • 天下第一团“老树发新芽”

    团体:淮北花鼓戏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北花鼓戏在安徽宿州市却开始复苏。
    宿州市埇桥区淮北花鼓戏剧团,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的淮北花鼓戏剧团,因此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团。由于戏曲环境的改变,剧团也曾一度困顿——虽有剧院,却无人演戏,无戏可演。这一传统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险境。

特色村落

地方故事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