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路 现在位置>>发展之路
砥砺蓝天劲旅的"实战场":打造航空兵信息化演兵平台纪实
中广网    2008-12-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 这里是一片千年苍凉的大漠戈壁,一场场信息化条件下现代空战在这里不断上演;

    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电子战综合试验训练场,一支支蓝天劲旅在这里经受着战火硝烟的洗礼。

    当今世界先进的作战理念在这里融汇,当今中国先进的作战飞机在这里拼杀……

    在这里,随时都有新的“战事”爆发,随时都有新的战法诞生,中国空军训练模式正发生着历史性深刻变革;在这里,发生过不下百场的“战斗”,十几个兵机种从四面八方汇聚至此,上演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现代战争活剧。

    这里就是地处祖国西北戈壁深处的空军某试训基地合同战术训练中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着火药味的演兵场,一起去感受中国空军航空兵战斗力的跨越发展。

    戈壁滩建起作战“实验场”

    2007年深秋的一天,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多兵机种对抗演练在这个试验训练基地拉开战幕,各路精英部队在戈壁滩上摆兵布阵、一决高低。逼真而又险象环生的战场环境,激烈而又精彩纷呈的战斗场景,让参演官兵既感觉新奇刺激,又感受到危机四伏,无不为训练基地精心打造的这一实战演兵场拍手叫好。

    “当今世界,演兵场已成为主要军事强国打造强大空军力量的主要平台。其中,以美国‘红旗靶场’为代表的模拟实战训练更是吸引了英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多国空军的参与。”该基地训练中心主任李世福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搭建的这个演兵平台就像一块‘磨刀石’,飞行员把最新战法和作战理论拿到这个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研练检验,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他们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水平。”

    上个世纪末,一场“辽阳集训”吹响了全军科技大练兵的号角,“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响彻每一座军营。作为高技术密集空军,已经着手在作战理念、训练模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航空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作战样式、战争格局的发展变化,原有的训练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新要求,战术演练、集中训练、战场化训练、多兵机种合同训练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空中作战,将以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作战飞机,远距离、高速度、高精度、立体对抗为主要特征。大量新的高技术要素运用于空中战场,使战场环境、作战样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打造一个追踪前沿、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保障高效、能满足多兵机种对抗训练的综合性作战实验场,实现基地化、模拟化、战场化训练,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地处茫茫戈壁的空军某试训基地承担了这一历史性重任,这得益于该基地平阔的自然地貌、理想的气候条件、齐全的保障设施、完备的科研力量。于是,基地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在戈壁深处组建“****训练中心”。

    万事开头难。 当时相关理论和技术“国外封锁、国内空白”,无从借鉴经验;组建之初,“中心”干部不足40人,熟悉和精通新业务的人几乎没有;由于专业差异,符合要求的专业设施设备少得可怜;组训方式和具体手段更是无从谈起……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

    训练中心政委陈林告诉记者,中心成立之初,为了尽快使工作步入正轨,他们建立起“边学习理论,边实践研究”的工作思路。缺乏人才,他们就建立完善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制度规定,号召大家在实践中学理论、学业务、强素质;没有配套设备,他们又成立相应的研究小组,并请科研院所人员参与攻关;仿真目标不完备,他们就在戈壁滩上一锹一铲动手自建……那时,中心一个人顶三个人用。正是凭借着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没出半年,一批懂业务、精工作的急需人才挑起了大梁;10多个现代化作战指挥所投入了使用;飞机、舰船、坦克等地面模拟目标也在戈壁滩上魔幻般地出现了……

    训练中心承担着组织实施空军多兵机种合同战术演练、对驻训部队组织实施战术训练考核、空军新型机载武器系统作战使用骨干培训、保障航空兵部队导弹打靶训练以及突防训练等任务,部队训练需要什么样的舞台,他们就搭建什么样的舞台。于是,各型飞机、各路人马飞越千里向大漠挺进,戈壁滩上顿时变得热闹非凡,千军万马激烈厮杀的战场奇观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再次呈现。

    随后,训练中心的功能进一步拓展,逐步形成了全要素一体化体系对抗训练方法,把各参训部队、各作战平台联成一个有机的作战体系,使各训练课目按作战进程同步训练、有机融合、互动提高。

    航空兵某师曾多次来基地驻训。回忆在基地第一次实弹打靶的经历,飞行员颜锋至今仍激动不已。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风吹石头跑,一个12米见方的蒙布靶标在狂风中颤立。他们的任务就是用空地导弹将其摧毁。飞机起飞后,他们按照预定的航向飞行,待到既定区域后上升高度,从高空俯视,飞机前下方突然出现了机场、飞机、港口、坦克等“敌”军用目标,一种真实感顿时让他忧虑起来,心想如果这些是真实的敌人,他们无疑就成了人家的活靶子。颜锋说这样的真实情景,在日常的训练中是根本无法感受到的。现在,这个师几乎每年都要到这里执行实兵对抗演习、实弹打靶、多军兵种一体化演习等重大任务,尽管环境的设置越来越贴近实战,但他们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飞行员们说,在这里不断的磨练让我们对未来实战不再陌生。

    “三大功能”打造信息化演兵平台
 
    “未来战场什么样子,就努力打造什么样的训练场;未来战争中包含哪些要素,就积极创造条件构成这些要素。”这一原则,使该基地训练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基地建成完善了战场环境、仿真目标等五大系统,逐步形成了具备指挥控制、远程导调、战场感知、监测评估、电子对抗等主要功能的信息化战场保障体系,为空军部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提供近似实战的训练平台,不断挖掘和提升航空兵部队的作战潜能。

    科学导调,盘活信息化兵演。这是该基地打造信息化基地化演兵场遵循的一条原则。他们建成了由情报采集分系统、中央信息处理分系统、指控显示分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实况监视分系统、图文传输分系统等组成的导调指挥系统,对参训部队实施不间断的导调、指挥、监控和评估,是名副其实的“导演”。

    初春的一天,一场“背靠背”的对决在戈壁的天空悄然展开,红蓝双方在完全未知的条件下进行对抗。此次导演部只规定了双方交战时间。

    整个导演大厅被一种安静而又紧张的氛围笼罩,所有人员摒住了呼吸,眼睛紧紧盯着频频闪烁的大屏幕显示屏。只见红蓝军战机时而飞至云端,时而低空盘旋;时而远距搜索,时而近距格斗……双方飞行员灵活运用战术战法在戈壁上空斗智斗勇,厮杀好不热闹。

    训练中心参谋长胡淳文介绍说,他们只设置战术背景和战术课题,不规定战术运用和具体战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磨练双方的谋略水平和作战能力。

    以往,该基地在组织演习过程中,采取的是以“计划导调”为主的方法进行,根据计划预案,在演习过程中下达一些预先设置好的任务和命令。但这样的导调方式或多或少束缚了演习双方的手脚。

    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导调机制,为红蓝双方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作战环境。他们按照“随机导调、低度控制”的原则不断改进导调的方法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限制双方的战术动作,不设置附加条件,一切由红蓝军指挥员和飞行员根据空中作战态势灵活处置,从而使红蓝对抗这盘棋“活”了起来。

    “电子判官”,执法蓝天演兵场。他们建立了战术训练综合数据库,编制了战术训练结果评估软件,实现了对训练效果的量化评判。研制的监测评估系统用于对部队合同战术训练过程用结果,进行全程测量和实时评估,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为综合评定训练成绩提供了依据。

    训练中心总工程师魏培智介绍说,战机在作战中高速灵活,红蓝双方态势瞬息万变,要实时客观地掌握空中战场的各种信息,建立一套完善的战场实时检测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要把空中战机的各种参数同步显示到地面导演部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空中精确定位、数据语音实时传输、参数分析解算等十余个领域。为了实现空中战场的“地面展现”,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自主研发的近2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项。

    在组织进行空中对抗、实弹打靶、多军兵种一体化作战等诸多演习中,参演的飞机无论是哪种机型、数量多少,“电子判官”执法均是公正客观。一次演习后,扮演红军的一名飞行员表示不服气,说自己首先把蓝军战机锁定,率先击中目标。导演部的人员为他播放了当时的空战录像,双方的飞行员斗智斗勇,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搜索到对方,同时将对方锁定,实施模拟攻击。但仔细观察,蓝军飞行员还是提前了2秒多将红军战机锁定。这名飞行员深知“哪怕是1秒钟就可决定战争胜负”的道理,最后,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导演部的裁定。

    “蓝天教练”,不论胜败论得失。一场“战斗”本应有个胜败之分。然而,不久前的一天下午,记者却在该基地训练中心导演大厅看到了这样的讲评场面:一名导调人员站在大屏幕投影仪前,一场刚刚结束的空战正在回放,随着红光指示笔的指引,一架架战机的飞行航迹、飞机状态、实时声音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地显示在人们面前,伴随着战斗的进展,考核组人员一一指出红蓝双方在组织指挥、战术运用和电子对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参演的飞行员频频点头。战斗回放结束后,红蓝双方人员又围绕某些具体环节与考核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整个讲评过程没有提及半点谁胜谁败。

    以往,为了规范飞行员实施战法的动作,他们在讲评部队演习演练时,采取的是“打分制”,即考核组把战斗过程细化成的几十个环节分数进行汇总,作为参演飞机的成绩。但随着一些战法的逐步普及,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一些飞行员认为评分高就是取胜,在演习中也打起了小聪明,比如说,协同作战意识强是加分内容,有的飞行员在演习中就故意做起了没有必要的掩护动作,这样就把演习变成了“演戏”,不利于战斗力提升。

    为了实现飞行员“飞一次进一步” 的目标,他们的角色从“考官”变成了“教练”,摒弃了“打分制”,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讲问题、提建议,有效地促进了演习效益的提升。

   “电子战场”砺精兵

    十年磨一剑。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与完善,如今的训练中心已经成为代表空军战术训练最高层次和发展方向的专设机构。这里营造出未来作战的战场环境,这里构建起科技练兵的广阔舞台,这里成为空军研练战法训法基地,这里成为检验部队打赢能力的蓝天考场,这里开辟了基地化战术训练的跨越之路。

    如今,该基地每年担负的演习演练任务越来越多。训练中心主任李世福告诉记者,仅去年,他们组织了近10场多机种、多军兵种等大型演习。目前,空军95%以上的航空兵部队都来过这里,接受考核检验,寻求克敌之策。

    来自华中某地的广空航空兵某团是一支王牌部队,他们在改装某新型战机的当年就形成战斗力,并且当年就来到该基地完成了实弹打靶任务。去年,他们从峰峦叠嶂的南岳山脉从发,一路厮杀,打得多个对手节节败退。然而,转战到这一望无垠的戈壁腹地后,在强大电磁干扰波的冲击下,他们的威风顿时逊色了许多。这次打击让他们清醒起来,认识到研练复杂电磁条件下克敌之道的紧迫性。

    训练中心电子战大队大队长桂向阳介绍说,他们紧贴使命任务推动航空兵部队转型建设,根据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武器装备特点,积极设置复杂电磁环境,让飞行员在一场场充满现代战争气息的战斗中练协同、练战术、练战法。

    前年9月份,电子战试验训练场迎来了首项任务——按照实战要求铺设空中电磁走廊,让飞行员驾驶战机感受干扰条件下的战场氛围。

    一辆辆电子战干扰车雷达天线在戈壁滩上竖了起来,一架架战机先后起飞穿越电磁丛林。飞行结束后的飞行员无不感受未来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和杀伤性。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广空航空兵某团身经百战的老飞行员王代云仍记忆犹新:战机通信梗阻,空地联络中断,雷达致盲,显示器上一片雪花……

    记者从该基地训练部门了解到,自成立以来,他们已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中演习演练20余场,每年组织的次数增长在40%以上。作训科科长崔承志介绍说,今后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使命和职能就是为全军复杂电磁环境下一体化联合火力打击作战演练趟出一条新路。

    去年初春的一天,一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演习在该基地上演,以航空兵为作战主力,地空导弹、高炮等其它兵种相配合的集团作战的战斗打响。

    键盘声声、鼠标轻点、荧屏闪闪。只见车载雷达天线高速度旋转,一张无形的电磁覆盖网在广袤的戈壁上空悄然展开。经受过多次电子战训练场磨砺的飞行员,运用自己研练的战法,灵活应对电磁干扰,在相关火力的配合掩护下,成功对“敌”纵深目标实施打击。

    此次演习取得了多方面重要成果,得到了军委、总部和空军首长的充分肯定。

    据该基地一份资料显示:自训练中心成立以来,该基地共组织保障总部、空军重大军事演练活动20余次,100多个(次)航空兵师团进驻训练,在实战场上磨砺成敢打必胜的蓝天劲旅。(申进科 杨春源 李满义)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吴菁      
箭啸苍穹 更多>>
·为一线部队写“书”
·放缆,在戈壁深处
·永不中断的电波
·热气球带来“创新热”
·电话千里解难题
·靶机穿上了迷彩服
·戈壁滩架设“顺风耳”
·空气“房子”
·长途奔袭毫发无损
·在对抗中“强筋壮骨”
·细节决定成败
·搏击狂风救靶机
红色记忆 更多>>
组装、测试导弹
“霹雳二号”空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