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白水人在村里建了个安放心灵情感的乡愁馆

2018-03-09 09:35:00来源:大秦之声

今天是2018年3月9日,星期五,农历正月二十二。西安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16℃,晴。西安空气质量指数196,中度污染。西安、咸阳今日限行车牌尾号为5和0。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美在白水乡愁馆”3月2日开馆,这家渭南市第一个县级乡愁纪念馆,上百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藏品,讲述着一代代白水人的家国情怀、乡愁故事。

 

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的“最美白水乡愁馆”

 

工作人员介绍,“乡愁馆”面积260平方米,分乡魂、乡音、乡土、乡味、乡情和体验区六部分,乡愁馆以80万字的1989版《白水县志》为蓝本设计布展,展现白水四圣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伦造纸的历史功绩,呈现白水乡音方言、本土戏曲及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印象深刻。

 

“美在白水乡愁馆”展现了最让白水人自豪、被饮食专家誉为中国礼仪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活化石”的“三转席”,“三转席”是茶席、酒席、饭席三位一体的总称,茶席6道甜点、水果,供客人喝茶、休息、聊天约15分钟按老幼排好座次。约15分钟的酒席8道凉菜,供宾主敬酒表意之用。15-20分钟饭席热菜8道,主食6道,确保客人吃好吃饱。茶、酒、饭三席分开,转着吃席,每次入席有执事人热情、关切的问候、应承三转席还有古乐演奏。请客是它的独有方式,尊老敬客则是三转席的魅力所在。“三转席”是白水河一带极富特色礼仪、饮食“活化石”。

 

离家千时,一声乡音缩短距离

 

在“美在白水乡愁馆”展厅的“乡音”区,吸引群众兴趣的就是仓颉所造的28字“鸟迹书乡音”:在展厅里罗列着鸟迹书的28个字各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观众就可以听到用白水方言读出的字音、普通话读音以及字意解释。

 

群众在体验鸟迹书

 

“乡愁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秦腔戏迷遍及白水全境,妇孺乐见,登台演唱、地摊清唱、自拉自唱,地域曲种如曲子坐唱、北路碗碗皮影、洛北秧歌、白水鼓、社火都可以在馆里找到白水人忘不掉的乡音。

 

“乡愁馆”里的乡音刻录有白水人才能体会到的生活样式、童年记忆,乡音里的方言,融化着白水人对故土乡情的依恋、印记。

 

杜康水,仓颉魂,勾起了故乡情

 

游客在“体验屋”体验纺纱机

 

在“乡愁馆”的“体验屋”,来参观的陈先生看着屋内的土炕、炕桌、煤油灯、风箱、立柜、收音机,默默地湿了眼眶:“看者炕上的纺线机,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每天晚上妈妈一边哄我们睡觉,一边纺线补贴家用,老娘不容易啊!”陈先生摸着土炕上的纺线机陷入了回忆中。陈先生说,每每想念母亲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家人挤在这样的小屋内,母亲纺线、做饭,一家人围着炕桌吃饭的情形。今天回家乡办事,听说村里建了“乡愁馆”专门赶来看一看,特想找找回忆中乡情,陈先生感慨到,“虽然那时人多房子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很温暖,真是幸福啊!”

 

“白水碎饺子”展板

 

在“乡土区”,张女士告诉记者,名小吃“白水碎饺子”中的饺子仅有成年人大拇指一半左右大小,碎饺子虽然碎,却有皮有馅、有精致的花边,煮熟捞进饭碗,浇上一大勺用豆腐丁、木耳、葱丝烩制的汤臊子,调上油泼辣子、蒜泥、醋……一碗面、菜、汤、色、香、味俱全的“白水碎饺子”让人入口不忘,结婚这么多年,她跟老公总会想起大婚那天吃的“碎饺子”。

 

乡土厅内的“民俗”展板

 

张女士丈夫说:“当年结婚缝纫机是‘四大件’之一,我老婆又是一个好裁缝,我为了买台缝纫机费了好大劲,我是借好朋友自行车把缝纫机运回家的。”张女士说:“我想把缝纫机送到馆里,让更多人睹物思情,唤起美好回忆。”

 

乡愁馆:情感、心灵安放之所

 

白水县民谣说:一个人字画个圆,家乡就在圆上面,无论风筝飞多远,圆心总在咱家园。参与“美在白水乡愁馆”规划、设计的白水文化馆原馆长王奇戈说,“乡愁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家乡情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怀,没有家乡人就没有根,没有归属感,‘美在白水乡愁馆’的设立就是要保住、存放这份乡情。”

 

当地群众在馆内参观

 

村办“美在白水乡愁馆”的可贵不光是搜集、展示有年代印记的老物件,凝固一段时光,还尽心尽力把非物质文化保存下来,给人营造怀念过去日子的氛围,在有限的“美在白水乡愁馆”场地内,将传统的文化、习俗与现代化的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声、光、电、网络等技术手段,让“美在白水乡愁馆”活起来、响起来,这样的“美在白水乡愁馆”就不只属于老年人,也属于年轻人。

 

王奇戈老人说,村建“乡愁馆”增添了一个让人们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去处。大而言之是集成性地保护了白水地方文化,小而言之是提供了一个村民人心、情感安放之所。

 

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心底最深处或许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乡愁。只有这些存放情感、心灵的“乡愁馆”多起来,一代代人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中华文明之根、优秀传统之魂。

 

要闻快讯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昨天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陕西代表团昨天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集体采访,刘国中、梁桂、上官吉庆、王树国、马宝平、沈泉、薛占海、徐立平代表回答记者提问。

 

2.陕西省2017年非公经济比重提升到54.1%

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2017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017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增加值为11849.22亿元,较上年增加1419.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1%,提高0.3个百分点,总量持续扩大,比重平稳上升。

 

3.全国妇联授予陕西省八人六单位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妇联近日授予陕西省陕西五环(集团) 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值车工黄云娜、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艺术指导郝萌等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授予杨凌铁娘子嫁接队、渭南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等6个单位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4.2017年陕西省居民结婚年龄均推迟 晚婚或成趋势

陕西省民政厅发布的陕西省最新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2017年陕西省居民结婚登记中,男性平均结婚登记年龄为30.6岁、女性28.8 岁,与2016年居民婚姻登记年龄均晚了0.2岁,晚婚或成趋势。

 

5.陕西希望工程一年资助7600余名学生

陕西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希望工程三年攻坚公益计划实施以来,陕西希望工程一年累计接受各类捐款、捐物,累计募集捐款、捐物4000余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7600余名,救助先心病等重症患儿100多人,为贫困家庭学子提供1000个爱心助学岗位。

 

6.《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强化榆林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地位

《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日前印发,明确了该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向北向西开放战略支点、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合作共建区、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规划》强调将呼包鄂榆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强化榆林等城市的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地位。

 

7.陕西省去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22亿元 

据陕西省人社厅统计,去年陕西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09%。自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启动至2017年12月底,陕西省累计发放贷款509.36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9.66万人,带动就业203.02万人。

 

8.去年陕西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0.3%

陕西省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电商扶贫稳步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7年陕西省农村网络零售额129.13亿元,同比增长5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95亿元,同比增长80.3%。

 

9.西安市建设工地铁腕治霾专项整治走向常态化

西安市3月8日召开建设工地及“两类企业”铁腕治霾专项整治常态治理千人现场会,合力向扬尘污染挥出重拳。从即日起至年底,“硬标准”将在全市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地铁等各类建设工地和“两类企业”予以常态化实施,以最严措施保卫西安蓝天。

 

10.国内外地质专家再探“汉中天坑群”

由国内外30多位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日前再次对“汉中天坑群”进行科考勘探。专家将进入汉中镇巴、宁强、南郑等区县分布的50多个天坑,深度研究汉中天坑成因机理和科学保护利用价值。据了解,汉中天坑群是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确认的最大“天坑群”遗迹。

 

看精彩点往期

痛经假来了,您休不休?

新春求职:有本领有诚信谁都喜欢

西安天坛是中国最古老的,您和朋友说一声,来看看

“西安年·最中国”赢了人气得了口碑

我们替快递小哥和无人配送物流谈了谈……

欺客宰客?导游是“标”不是“本”

 

编辑: 王佳爱

白水人在村里建了个安放心灵情感的乡愁馆

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别家乡的故人,心底最深处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乡愁,村建“乡愁馆”增添了一个让人们重温过去、延续情怀的去处。这些存放情感、心灵的“乡愁馆”多起来,一代代人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中华文明之根、优秀传统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