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转载新闻 > 正文

[谋解医改]透视社会办医 反思医生培养
2012-08-20 20:30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本页 关闭
    

  深化医改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改革,是维护13亿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民心工程。新一轮医改着力探索符合国情的医改路径和体制机制,五项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明显进展,基层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老百姓在新机制中得到了真实惠。如果说三年前推进医改是决心大于信心,勇气多于底气,那么,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新医改成效远远好于预期,为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医改是世界难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才能找到破解世界难题的“金钥匙”。

  相信随着医改实践和认识的不断丰富深化,特别是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中国医改一定能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找到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成功路径,向全国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详细】

  药补医 公立医院 输送医生 社会办医

聚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改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基层综合改革成效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各地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信心明显增强,尤其在破解公立医院改革难题上积极性空前高涨。及时总结各试点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探索其中的亮点特色,巩固已有的成绩并将其大力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聚焦破解“以药养医”的“北京经验”

  7月1日起,北京友谊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和15%的药品加成,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取消“以药养医”一直被看作是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此次实行医事服务费差异化改革能否撼动这块坚冰?医院药品不加成,医事服务费如何设计?改革中,老百姓能得哪些实惠?

怎样下好取消“以药补医”这盘棋

  “以药补医”机制是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品加成政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项经济补偿机制。药品加成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多用药、用高价药,加之医疗服务具有高度专业性、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等特点,药品加成政策逐步演化为“以药补医”机制。以药补医虽然解决了医院补偿问题,但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很多患者吃冤枉药、打冤枉针、花冤枉钱,公立医院成为逐利者。因此,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是顺应民意之举。是一项综合、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统筹推进,就好比是“一盘棋”,而不是一个“子”,需要谋全局而不是谋一“子”。

桌上签字能否杜绝桌下“红包”?

  卫生部日前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规定“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此举引发社会热议,一纸协议能否根治屡禁不止的“红包”痼疾?

正视"医学生高转行率" 用好制度让更多人爱上"白大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仅10万穿上“白大褂”,也是就是说每年有近50万医学人才流失,而与此同时,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则相当匮乏。作为临床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国医学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理论,使得即便是学制长达八年的医学博士看病能力也都令人担忧。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很多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习,而具备了很高职业能力的医生又不愿意到基层。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医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愿意去基层的不足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医改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是否可以输送出合格的医生,要用制度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中来。

中央和地方开"绿灯" 社会资本办医还要迈多少坎?

  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就是人们常说的民营医院,早在1997年国务院即明文提出,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可以兴办医疗机构,作为政府办医的重要补充。今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对社会办医开启“绿灯”,倾力扶持。多个省市相继推出了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措施,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时间,社会办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些投资人更是摩拳擦掌。医改正在拓开一片新天地。

责编:杨雁霞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