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工作“洼地效应”明显

2018-10-25 23:44: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瑞昌10月25日消息(通讯员熊安群)“瑞昌是一个内陆城市,但开放意识不输于沿海发达地区!”在10月中旬举行的2018中国卫星产业发展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均对瑞昌赞誉有加。此次年会,瑞昌因为业界精英的汇聚和对卫星产业的成功试水,赢得了外界关注的目光。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瑞昌市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推进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前来干事创业,招才引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截至目前,瑞昌市拥有院士工作站4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并合作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引进了大批高新人才,“洼地效应”日渐显现。

  完善机制 筑牢人才工作阵地

  51岁的白杨镇人王贤长,在电机再制造领域有多项发明,被外界誉为“发明达人”。10年前,王贤长选择返乡创业,创办了森奥达科技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他介绍,无论是自己的发明事业还是企业发展,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步步为营、行稳致远。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瑞昌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关于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瑞昌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五大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给予人才住房、生活补贴、工作生产、成果奖励等方面大力支持。为确保人才政策的落地生根,力争全市研发投入每年新增1亿元,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支持各类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经费增至200万以上并逐年增长。

  造浓尊才氛围。今年组织开展了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29名各类优秀人才进行宣传表彰,对获得上级表彰的优秀人才给予再奖励。启动了首批200套人才公寓建设,为各类人才来瑞昌工作提供居住便利。与此同时,为全市1000余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安排免费体检。

  创新平台 形成人才聚集洼地

  孙成华先生曾经担任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总教练。2017年,瑞昌市实施“体育+”战略,扎实推进体育“一县一品”羽毛球运动,孙成华先生被聘为瑞昌国际羽毛球学院院长。两年来,随着一系列高规格赛事的举办,大批高端体育人才走进瑞昌,促进了该市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瑞昌市结合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筑好暖巢引凤来栖。近年来,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将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紧密结合,在项目洽谈时将引进人才作为必谈条件,对愿意建立院士工作站或带专家团队来瑞昌投资的客商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目前,已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2名,建有海智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4家。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瑞昌市积极与全国知名院校、著名企业、科研院所对接沟通,争取更多的科技研究院落户瑞昌。两年来,先后成立瑞昌市县域发展研究院暨国家中部地区县域发展研究院、瑞昌市非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北斗产业瑞昌研究院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前来瑞昌,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扩大了瑞昌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激发动力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王婷玉是市第一中学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她,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入瑞昌市教育系统。如今,她沉浸于教书育人的愉悦中,同时非常喜欢瑞昌这座城市。两年来,瑞昌市通过此种方式共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34人,大大充实了高中师资力量。

  人才工作,招培并重。依托县域发展研究院和卫星产业发展学术年会,聘请国内顶尖专家为该市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和青年干部培训;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人才培养与合作、教学科研实践、案例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成立以瑞昌经济发展顾问和市委咨询决策委员会为主的新型智库,聘请程金树、吴丰礼等10名瑞昌籍在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经济发展顾问,为瑞昌发展提供智慧。

  打造人才“生力军”。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业园区、院士工作站等为载体,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000余人次,为大学生提供项目推荐、担保贷款、创业补贴、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持续培育化工、纺织、冶炼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绿色农业等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助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瑞昌;人才引进;洼地效应

瑞昌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工作“洼地效应”明显

“瑞昌是一个内陆城市,但开放意识不输于沿海发达地区!”在10月中旬举行的2018中国卫星产业发展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均对瑞昌赞誉有加。此次年会,瑞昌因为业界精英的汇聚和对卫星产业的成功试水,赢得了外界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