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主持人介绍  |  最新报道  |  专题简介
最新报道
·[第十集]问政医疗(上集):把脉看病难
·[第九集]问政食品安全:食为天 安为先
·[第八集]问政春运:“一票难求”的困境与希望
·[第七集]问政城市化(下篇):土地征用求解
·[第六集]问政城市化(上篇):户籍改革之路
·[第五集]问政就业:农民工的去与留
·[第四集]问政城市交通:拥堵之惑
·[第三集]问政房地产:居者有其住
>>>更多
最新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最新报道
[第十一集]问政医疗(下集):把脉看病贵
中广网    2011-03-1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下面进入华夏之声《新闻空间》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华夏之声记者深入探访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热点民生话题,倾听民众心声,问计权威专家。
    今天就请听《人民问政“十二五”》系列报道第十一集——问政医疗(下集):把脉看病贵。

(片花压混)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当被问及“目前看病就医存在的最大问题”时,京沪穗三市居民连续两年的首选都是“看病贵”,且入选率均接近五成,看病贵问题仍是医疗最大难点。而在另外一项相关调查中,46%的公众认为,医疗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突破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体制的束缚”。

(庄胜春)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庄胜春。
(子健)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子健。
(庄胜春)我们现在呢,正在北京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在采访过程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看病贵”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之一。
(子键)是的,刚才啊,我们认识了两位阿姨,他们正在拿着今天看病的收费单,算着今儿这笔不小的花销。我们去听听她们怎么说。

(庄胜春)现在看病贵不贵啊?
(患者2)贵!
(患者1)看病很贵了现在。药价好像又涨了。你看我今天就是将近一千、昨天就是一千多。因为我腿不好,每次我去看病,大夫都要给我开上十盒以上的药,而且我说我不要,他就很不高兴。我觉得他这种属于强制性的叫我们开这个药,我觉得这就很不好。
(患者2)我就不知道,现在医生开药和她的收入有没有关系?
(患者1)有联系的。
(患者2)你看我今天开的这个药,进口的增胰岛素作用的药,我到了药房那,她说你吃过这个药么?我说没吃过。她说这个药对心脏不好。我说那我问他有副作用他没说啊,我心脏是不好。到了大夫那说什么呀,他说你这不是心衰,没事,吃吧。
(子健)觉得太不负责任了?
(患者2)我觉得这样特别不好,你说我非到心衰才不能吃这药么?
(庄胜春)这药不在医保里么?
(患者2)自费。
(患者1)我现在就不知道为什么医院里开的药要和医生的收入挂钩,这样就会造成大夫不管你需要不需要给你猛开。
(患者2)我们这些就医人员就有点迷茫了,不知道我们这个病是不是该吃这个药。我们很无奈。

(子健)刚才两位阿姨呢,最不满意的,其实还是看病贵这个老大难问题。
(庄胜春)没错,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力图为大家把脉看病贵的根源所在,探析“十二五”期间我国为解决看病贵所采取的对策和方略。
(子健)首先来说,除了病人的一些抱怨,其实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医生代表无奈的声音。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康凤英,她从医近40年,虽然少数医生开大药方,令她气愤,但更加让她无奈的是,如今开个小药方也面临着尴尬。

(康凤英)过去,又便宜又有效的药没了,国家出台了好多基本药物目录,但是,你开,没了。比如说维生素B12,现在有临床上也不愿开了,它才几块钱一盒,现在换成尼克宝,几十块钱成分都是一样的,说白了,这个面,可以做馒头,也可以做成花卷,就是这么个区别。

(子健)便宜的药进入了基本药物名录,为什么却买不到呢?
(庄胜春)恩,改革中推行的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阻力,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点出了其中缘由,两个字:利益。

(吴明)现在零差率销售了以后,对于基层来说,那么他的收益肯定减少了,那这一块的政策性亏损谁来补,他等于失去了那一块的利润。对于医院来说,尤其是基层,主要靠开药,其他服务的收入不高,那他肯定不高兴,不高兴就肯定会有一些行为。

(庄胜春)对于这样的现状,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认为,“以药养医”正是目前医改最亟待突破的障碍,如果这一障碍没有突破,基本药物制度难以起到实效,而我国正在完善的医保制度,也会起到相反的刺激作用。

(李玲)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其实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医院以药养医的制度,所以基本药物制度需要综合配套的改革。医院的创收机制没有改的话,那么我们的保险建的越好,覆盖的程度越高、覆盖面越广,实际上是进一步刺激医院挣钱,我们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的越完善的话,实际上基层挣钱的能力就加强。你不能一边涨保险,这边费用涨的更快,都给冲淡了。

(子健)这样看来,公立医院目前存在的“以药养医”问题正是看病难的问题之源,那么,怎么解决?
(庄胜春)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决议草案,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而从“积极稳妥”这样的措辞中,就能体味到改革的难度之大。对此,李玲教授认为,改革路径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医生的重新定位。

(李玲)这个机制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但是医改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给力,真正要解决现在的补偿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的问题。医院应该是真正回归公益性,是想着怎么用最少的成本维护老百姓的健康,而不是想着怎么多开药、多做手术、多挣钱,对于医生,也应该是一致的。那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如何定位我们的医生,是让医生成为一个创收的机制,还是给他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保障,让他专心致志的从事医学。我觉得香港很大的成功在于它的医疗费用很大的投入,80%以上都投入到医生、护士身上,不仅仅是收入高,还有教育、住房、养老,那就保证了医生为它省钱,如果你拿回扣,违规,就损失了你所有未来,待遇都没有了。
(庄胜春)那么解决了医生个体的问题后,整个医院的盈利冲动怎么来遏制?
(李玲)实际上对于医院冲动的遏制,就是要对它的财务有严格的监管,公立医院实际上不应该有支配剩余的权利,什么叫支配剩余的权利?就是我们现在医生的工资、奖金实际上是医院挣钱在发,于是挣得多就能发的多。那么我们保障了医生以后,医院就应该是预算的全程管理,不应该允许它从病人手上挣了钱再发工资奖金。
(庄胜春)就是说国家把款拨给医院,然后规定必须把多少钱拨给医生、护士,剩下的钱进行全程的预算管理?
(李玲)对。

(子健)中国有句古话:知易行难,这样的改革势必需要巨大的决心和投入,也难免遭遇障碍和阻力。
(庄胜春)是的,选择怎样的改革路径,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扎实的推进。在3月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对于医改,做出了郑重的承诺,“唯有人民利益为大”的发言掷地有声。

(孙志刚)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使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使老百姓能够从药品大幅度下降和医疗机构改善服务当中得到明显的实惠,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子健)而与此同时呢,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也对中国医改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玲)我特别充满信心,我觉得中国正在一个全球竞争格局里面,跟欧美国家比,我们最有优势的是医疗制度,比如对应美国,他的医改基本上很难动,因为它的政治制度、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动弹不得,所以你看去年美国的医疗费用又在高升,近18%的GDP用在医疗上,难么你想这个国家的成本是多大,昂贵的医疗费用拖垮美国。而我们中国恰恰有我们的优势,一是政治制度的优势,二是天人合一生命观的优势。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的话,中国医改有希望成为中国模式。

(子健)我们都知道,医疗改革是一项综合、配套的巨大工程,但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庄胜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年医改的攻坚之年,中国医改将为人民交上怎样的答卷,中国医改又能不能成为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我们拭目以待。
(子健)民生无小事,事事关心。
(庄胜春)聚焦多层面,面面俱到。
(子键)人民问政“十二五”
(庄胜春)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华夏之声    责编: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