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主持人介绍  |  最新报道  |  专题简介
最新报道
·[第三集]问政房地产:居者有其住
·[第二集]问政收入分配:如何鼓起百姓的钱袋子
·[第一集]问政物价:为何突涨 怎样稳定
>>>更多
最新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最新报道
[第四集]问政城市交通:拥堵之惑
中广网    2011-02-0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人民问政“十二五”之问政城市交通:拥堵之惑

道路为啥这么堵?

  主持人:下面进入华夏之声《新闻空间》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华夏之声记者深入探访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热点民生话题,倾听民众心声,问计权威专家。

  在前面三集节目中,我们关注了物价、收入和住房问题,今天的节目,我们再来关注大家的出行,请听《人民问政“十二五”》系列报道第四集——问政城市交通:拥堵之惑。

  庄胜春: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庄胜春。

   子健:大家好,我是华夏之声记者子健。

  庄胜春:这里是北京市西城区与长安街相交的南礼士路,现在是下午6点,路上的车早已排成了长龙,行动非常迟缓了。

  子健:我们俩出来采访,原本10分钟的路程却足足走了40分钟,而这种状态正是北京、广州这种大都市的居民天天都要面对、甚至习以为常的。

  北京的哥:超级堵真是的,哎呦,有时候挺好的活,去机场,到三环那太堵了,半道上他就下去了,他说坐地铁过去了。

  记者:一天在路上得堵多长时间?

  北京的哥:也得堵个四五个小时吧。

  广州司机萧先生:现在交通状况非常拥堵,塞车,车多,路窄。

  广州司机萧先生:车增长的速度快过了修路,那些限行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作用,我们认为车辆一定要能开的,你买辆车回来又不能开,那还不如买一匹马回来。

  广州司机周先生:当然不满意啦,现在塞得那么厉害。我就觉得限行好一些,起码(开车)能快一点。主要就是限行的时候一定要搞好公交车,多一些线路或者多点车。

  庄胜春:恩,刚才这位广东的听众说到,解决拥堵问题首先要保障公交车。其实“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而根据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组织起草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到“十二五”末,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城市将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而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将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

  子健:那么这样的宏观规划具体到各个城市,将如何操作呢?

  庄胜春:以深圳为例吧,据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邵源介绍,在深圳的未来五年规划里,除了进一步建设完善高快速路网络和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以外,还提出了打造公交都市的目标。

  邵源:一方面要建设六条线、227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就是推进整个深圳的中用量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研究,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能首先探索在深圳南北向的几个重要走廊上,能够设置公交优先专用道,另外能在交叉口给予公交更多优先的权限,此外还要更多的建设港湾式的公交车站,提供大容量的公交车辆,对城市的公交线网进行一个优化调整,形成一个更加合理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

  子健:公交都市,是个听上去不错的概念,但是它能起到效果么?有的时候我倒是想坐公交,但是感觉并不方便啊,又要等,又很挤。

  庄胜春:没错,那我们再来听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所长段进宇的看法。

  段进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这已经是常识了,但是公共交通之所以没有被自然而然的大力发展出来,而需要我们去采用这种看似运动式的做法去推进,原因就在于,公共交通天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并不是一种天然就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出行方式。

  子健: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段进宇:比如说现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在这楼里坐电梯5分钟,从楼门口走到院门口5分钟,再从院门口走到公交车站,5分钟能走到么?这样你什么都没干,15分钟没了,然后你再等车。第三段呢,你下了公交车,又仍然要面临,15分钟也是比较客气的。咱们客观的说吧,北京开车即使再堵,也比坐公交强。

  子健:其实,说到城市交通,尤其是城市公交,我们往往会提到香港,马路并不宽阔,但是交通却井然有序,有没有可以吸取的经验呢?

  段进宇:香港的经验呢,可以介绍,很难复制。第一,它的地形非常特殊,香港的平地很少,这些平地都在海边上,这样一个沿海岸线伸展的密集居住模式,比较适宜用轨道交通就解决掉大部分交通问题,所以香港的交通系统典型的特征是轨道交通加接驳的交通——MINIBUS,他这个系统运转得很有效,而且所有的人接受起来都理所当然。

  庄胜春:然而对此,长安大学教授教授、博导、北京市交管局原副局长段里仁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子健:段里仁今年已经72岁了,与北京交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庄胜春:是啊,他觉得呢,只要是规划得当,即使是北京,五年内也有好转的希望。

  段里仁:学者在供需矛盾上做文章很多,但是我觉得不是解决不了。说实在话,我们中国的老百姓第一习惯于去坐公交,第二习惯骑自行车,一旦我们明白过来,如果规划上跟的上,我估计像北京五年之内就有希望。我跟你算个帐,你看你同不同意。去年小汽车分量占34%,也就是1/3的人是开小汽车上下班的,但是占了90%的路面。五年之后,我们的公交将由现在的40%提到50%,这个完全有可能,因为到2015年,北京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561公里,世界第二,现在钱也落实了、工程也落实了,每一年都有新的线路通车;第二,我们去年的自行车交通是18.1%,2015年要达到20%,这个难度比较大,但是把自行车和轨道交通这两种绿色交通连在一起,是非常有可能的;第三点是班车校车,现在是2%,班车和校车实际上是一种公共交通。这一次我非常高兴地是,班车、校车可以走公交专用道了,大力发展的话,五年之内增加2%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话绿色交通就占82%,那么小汽车交通只占18%了。我年纪这么大了,我希望能看到我们城市交通的拥堵有很明显的改进,我非常有信心!

  庄胜春:尽管仅仅有数据还远远不够,但是他的这种希望的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

  子健:我觉得,只要未来在城市交通问题上我们真正能有完善的规划和扎实的推进,信心就有道理,希望也能够变成现实。

  庄胜春:没错,民生无小事,事事关心。

  子健:聚焦多层面,面面俱到。

  庄胜春:人民问政十二五

  子健:我们下期再见

  刚才您听到的是华夏之声系列报道《人民问政“十二五”》系列报道的第四集——问政城市交通,在下周同一时间,新闻空间将会推出《人民问政“十二五”》的第五集——问政就业,敬请关注。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