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安徽频道讯 1月21日,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市长张晓麟在2011年安徽省“两会”期间做客人民网安徽频道,就“两会”热点、马鞍山发展目标及推进民生工程等话题接受了本网专访。
人民网安徽频道:参加今年的安徽“两会”,您最关注什么?
张晓麟:我是省人大代表,也是马鞍山市的市长,在安徽省“两会” 期间,我最关注的是安徽省的发展,关注马鞍山在我们省内经济的分量和位置。只有马鞍山经济总量提升了,群众的富裕程度也才能相对上去,日子也就可能越来越好。所以我最关心的一个主题词就是发展!
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1月9日,您当选马鞍山市市长,众所周知,马鞍山市是安徽发展的排头兵,各项经济及社会指标均位居安徽前列,作为新任市长,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张晓麟:做了市长以后,感觉到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届市长的努力下,马鞍山发展的很好,经济总量在安徽省排第三,人均很多指标是第一位。就像学生考试一样,60-90分之间要上去可能比较容易,但到90分以后再往上,可能难度就比较大。
现在,马鞍山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我们冷静分析了人均指标很高的原因:不是分子很大,而是分母很小。要保住人均第一的这个位置,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把分子做大,千万百计做大经济总量。所以,我现在面临挑战最关键的就是规模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有提升余地,想做大,首先要速度快。我们形容马鞍山现在的情况经常说两句话,就是“前边的标兵越走越远,追兵已到跟前”,马鞍山市是长三角成员,不能光跟自己比,而是要跟长三角的城市比,不断自我加压;而安徽省内皖江城市带的各个城市,有的以前和我们差不多、有的以前不如我们,现在也都追上去了。
所以,我们很急啊!开市全委会的时候,我说我们应该吃不下、睡不着、坐不住,要为马鞍山发展“为伊消得人憔悴”,必须要有这种状态,才能保持人均领先、总量第三的位置。

人民网安徽频道:张市长,据我们了解,马鞍山为了拉开城市空间布局,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优良的承载条件,去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迁和拆迁,自然形成大量群众需要安置,为此您提出要“跑步前进,加快施工”,并在元旦期间带领200人的队伍考察合肥24小时施工的经验,可以说这是您到马鞍山工作后的“第一把火”,您为何把安置房的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晓麟: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宗旨。我认为,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群众最急迫、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空洞、遥远的(问题)不行。去年以来,马鞍山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为了承接产业转移,为了示范区的建设,进行了大力拆迁。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居无定所,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这个事情作为我们政府当务之急来做,让拆迁群众尽快住上新房、尽快安居乐业。
前段时间,我看了(安置房)工程的建设,感觉速度还不是太快,进程老赶不上,现在还有几万群众没有住进去。以前在合肥工作时,我知道,合肥好多工程都是24小时昼夜施工,所以那天我把200多个搞工程的班组长、企业负责人半夜带到合肥来看他们的昼夜施工,一直到凌晨3点才回去。大家震动非常大,也非常激动,很多地方第二天早上就开会布置安排。最近凡是具备施工条件的,晚上都在施工,都把工期进行了压缩,最多的压缩了100多天。当时,我提出来一个要求:拆迁安置是18个月的过渡期,能不能在2012年过春节的时候,要让满18个月过渡期的居民全部搬进新房过年。这是我们给自己施压,给自己断了个后路。现在,各工地都在紧锣密鼓的压缩工期,我们是每周一调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实现目标没有大问题。
其实,带他们来学合肥的昼夜施工的做法,从具体上讲是我们要提速工程的需要,第二个是要转变大家观念,还是突出一个“快”,市场经济不把速度搞上去不行。从目前来看,安置房的建设进展良好,群众也看到了希望,反过来说,这对我们今后的征迁拆迁工作也有好处:原来拆不掉的地方,老百姓看到政府对安置房工作的重视,觉得日子肯定比拆迁前好,就会主动配合政府,形成良性互动。
责编:陈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