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展望十二五

聚焦“十二五”:转变,迫在眉睫

中广网 2011-03-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进入21世纪的10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两番,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工荒”日益突出;我国两万多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转型,转变,已迫在眉睫。11-03-06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能源大省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的代表纷纷表态,“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

  张云川:钢铁消耗了全省工业40%的能源,贡献全省20%左右的工业产值,这个比较效益也是不行的,必须调整结构。

  大小兴安岭是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已面临无林可采的局面,加快转型正成为当地人自觉的行动。黑龙江代表宋希斌:

  宋希斌:就是要发展生态主导型的产业,就是要利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这种资源优势,比如说利用林区的剩余物搞生物质发电,林产品加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十二五”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进一步调整为7%。经济增速“慢下来”,深意何在?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罗志军:我们现在更重的不是GDP的总量和数字,更重于它的内涵和质量,我们给调结构留下一定空间,更多把质量和效益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加快转变是共识,具体措施却要“因地制宜”。辽宁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多的省份,已经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转型压力。辽宁代表孟凌斌:

  孟凌斌:由工业原料型城市资源城市转变为加工、深加工、精加工,资源深加工城市,创造出符合地区实际又能够占领市场这样的企业和产品。

  陕西代表李大开表示,陕西已经把调结构的方向确定为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贵州代表魏永柱认为,应该以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抓手,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则把发展重点指向现代服务业。广州市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达到65%以上。广东代表刘武:

  刘武:结合广东实际,必须要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抓手,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很多的相关产业。

  安徽省黄山市将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业综合改革,形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框架。安徽代表王福宏:

  王福宏: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对黄山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GDP之路。建议国家加大对林业生态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各地即将展开新兴产业的内力比拼。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我们布局了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使得重庆成为国内最大的笔记本加工基地。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而科技进步和创新正是其重要支撑。江西代表王海:

  王海:现在我们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50%,那么到“十二五”末要达到60%。

  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从结构调整做起,逐步转向全面调整。山东代表吴翠云:

  吴翠云: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舒适、更加幸福的生活,重视民生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种需要。

  高速行进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一场转变大考。环顾全球,如果我们看不到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看不到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必将坐失未来。站在新的五年起点上,中国再次眺望,转变,迫在眉睫,转变,刻不容缓。(记者杨守华、贾铁生、刘涛、陈屹、刁莹、刘志刚、毛更伟、陈俊杰)

  (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联合推出新闻线索提供平台,您可将新闻线索发至邮箱:xwxs@cnr.cn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编:刘中琪 来源:中国广播网

十一五简介更多>>

最新报道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