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镇工作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听听这位专家给出的详细答案

2018-11-28 19:20:0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近日,云南80后白发基层干部李忠凯意外走红。80后、90后年轻干部,基本上是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之后,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大学生村官等途径进入乡镇工作的。这一代乡镇干部文化素质高,政策理解能力强,熟悉办公室业务,是当前乡镇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让他们能拥有“事业感”,安心在基层工作?

  新老更替中的“代沟”

  除了80后、90后,现今50岁左右的“老乡镇”也是乡镇干部的一大组成部分。“老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经历过“三农”问题最为严峻的时期,仍是当前乡镇干部的中坚力量。

  但是这两代干部在文化素质、工作作风和组织文化的理解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中年干部很多从事“外务”工作,负责解决部门的决策和疑难问题,把大量时间花在群众工作和部门协调上;年轻干部则从事“内务”工作,负责文字工作以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这将会产生2个主要问题:

  1、这两个群体的乡镇干部相互“看不惯”

  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中年干部看不惯遇到实际问题就手足无措的年轻干部。中年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半天都搞不定”。如果乡镇主要领导是上级机关调来的年轻干部,有些中年干部或多或少都不配合,导致乡镇工作难以推进。而一些年轻干部也瞧不上中年干部,觉得他们思想落后,“连电脑都不会用”。

  2、在很多地方将很快爆发干部断层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结束之前,这10年间,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编制和人员都已经冻结,乡镇干部“只出不进”。而最近10年,虽放开了进人渠道,却普遍面临“留不住人”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乡镇的80后干部不超过20%,缺编问题严重,后备人员严重不足。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再过5年,一大批“老乡镇”集中退休,他们乡镇就将会“无人可用”。

  年轻干部的“根”扎不进基层

  在城市化日渐加快的今天,乡镇干部的生活状态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老乡镇”习惯农村的生活,他们依旧住在农村。但80后、90后基层干部基本都是毕业的大学生,有着城市化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子女教育也需要在县城完成。但是,乡镇基本上是一个熟人社会,这对年轻干部是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如果是在偏远一点的乡镇,还要面临孤独、寂寞所带来的精神挑战。不少年轻干部刚工作几天就选择辞职,有的甚至连招呼都不打,离开后才通知乡镇领导。

  由于没有基层社会关系网,年轻干部无法深入接触农村工作,也不可能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

  1、“内务”工作够多了。

  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乡镇的年轻干部几乎承担着办公室的所有文字工作。包括:①上传下达。工作细小琐碎,且有时效性,是很考验干部的办事能力;②“写材料”。如总结汇报、检查考核等;③报表台账。目前乡村工作中,报表台账几乎是上级推进任何一项工作的必备的基础工作,它具有“办事留痕”的功能。在调研中,某地推进精准扶贫,村干部声称“打印费都可以让多家贫困户脱贫了”,“填表”工作让他们怨声载道。

  2、“外务”工作没机会。

  与年轻干部不同,绝大多数中年干部都在本镇工作多年,和各村的村干部相识已久。因此,普通农村工作仅需中年干部“一句话”,而重要的工作则需要乡镇领导参与协调,年轻干部“出不上力”。这就导致年轻干部虽然工作在基层,但不能扎根基层,他们很难从村民那里获得工作反馈。

  年轻乡镇干部的成长路线

  绝大多数80后、90后年轻干部进入乡镇工作,主要有2种类型:

  1、当作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成为业务骨干,对仕途却没有什么追求,只要工作稳定,不耽误照顾家庭就行。

  2、对仕途有一定想象,希望在基层干一番事业,而但凡有抱负的年轻干部,基本上都会有比较好的位置。

  从待遇和保障上来说,乡镇干部不算差,但也不算太好。年轻干部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事实上,年轻干部对“低收入”有一些怨言,但大多有理性认识。他们对物质的要求其实不高,但更在乎的是不同身份的乡镇干部要“同工同酬”。比如,公务员有车补,而事业编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却没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职务晋升方面,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都有要求,但乡镇的晋升空间极其有限。调研中发现,年轻干部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各种考试。大学生村官要考事业编,事业编想考公务员,公务员又想考上级政府机关……

  当前的年轻干部,在短短几年内就容易出现分化:

  1、一开始就看不到希望。立马就辞职走人了。

  2、工作几年后感觉晋升无望就得过且过。这类人最大的念想就是下班以后不要什么事都找他。

  3、想尽办法换到别的单位。其实只要工作做得好、自身能力强,几乎不愁没地方去。如县委组织部、纪委等一些强势部门,经常从乡镇借调人员。

  4、安心在基层工作。因为其工作性质相对而言比较专业、单纯,也比较有规律,而且家庭都已稳定,没什么压力。

  5、努力奋斗。虽然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没有得到晋升,却可以得到“重用”。例如主持党政办、组织办、农经站等大办的工作,几乎是晋升副科的必由之路。因此,凡是在这些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都比较积极,也有追求。

  让年轻干部拥有“事业感”

  虽然乡镇政府很想留人,却没法留住年轻干部。好几个受访乡镇主要领导都直言,要理解年轻干部为什么想离开,乡镇确实无法提供好的空间。在中部某大城市市郊的一个镇,全镇共有54名干部,80后年轻干部只有5人,过去10年“流失”了8名年轻干部。

  乡镇没法留住年轻干部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乡镇工作未能给年轻干部“事业感”。80%的年轻干部刚进入乡镇工作时,都有一番抱负。他们能吃苦、也愿意扎根基层,但现实是乡镇工作不能让他们施展抱负。乡镇待遇不高、工作辛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提供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年轻干部的晋升空间虽狭窄,却有充足的性质不同、地位有差异、成就感不同的岗位来锻炼。比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到管理区工作,可以非常快地熟悉农村工作,学习群众工作经验,短时间内就可以锻炼工作能力。过两年到条线部门工作,就可以熟悉办公室业务,同时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主导某个部门的工作,为进一步的晋升创造条件。

  当前,应该创新乡镇工作机制,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有事业成就感。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中早就强调基层工作经验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相当部分地方仅仅是把基层工作经验当做简单的履历来对待,而未能将之变成是一个经历,让人遗憾。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办法是要优先从基层干部中选用重要工作岗位任用人员,少用慎用“空降干部”。

  另一方面,要想尽可能创造年轻干部的农村工作经验。为了激发年轻干部的事业心,组织认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年轻干部直接从群众中获得认可。因此,年轻干部不应只待在办公室写材料,而更应该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向实践、向群众要力量。在此意义上,必须对整个基层工作重新定位,让基层工作更接地气。

  本文来源:学习小组

  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德文

  中国乡村之声转载编辑:李沛//责编:白晨//监制:曹畅

编辑: 孔明

乡镇工作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听听这位专家给出的详细答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