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带一路中原传统文化评说]戏剧革新 时代要求

2016-11-28 09: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涌动着家国天下的情怀,“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它被我们的先人推崇为至高的人类文明,并通过各种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中国传统戏曲是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反映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也通过戏曲的方式,一代代传唱和传承着。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节目《一带一路中原传统文化评说》,记录中国戏曲的前世今生,寻找戏里戏外的中华文化。

淮北梆子戏现代剧《沃土藏金》 再现美好乡村建设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是豫剧中的一个流派“沙河调”,流行于淮北地区,当地人也俗称“高梆”。有记载表明,沙河调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淮北流行,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有“一蟒一靠一根笛,小旦戏箱自己提。背着家伙去赶集,花花大戏装褡里”之说。可见梆子戏当年的盛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盛行的淮北梆子,在传统戏曲式微的当下,出现了不复往日荣光的情况。想要留住观众、扩大市场、再次焕发青春,革新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和必然的要求。

  淮北梆子源于豫剧,又与豫剧不同,受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曲艺的影响,淮北梆子唱腔不分男角和女角,不分板式、长短句,唱时多衬哪,呀,唧,嗷,吼,咿,呜等虚字,这是当时艺人们吸收地方小调变化而形成。

编辑: 孔明

中原传统文化评说:戏剧革新 时代要求

淮北梆子源于豫剧,又与豫剧不同,受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曲艺的影响,淮北梆子唱腔不分男角和女角,不分板式、长短句,唱时多衬哪,呀,唧,嗷,吼,咿,呜等虚字,这是当时艺人们吸收地方小调变化而形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