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气象服务助推革命老区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2019-05-12 15:5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5月12日消息(记者温超)延安是人民气象事业的发祥地。1945年八路军在延安清凉山举办了第一期气象训练班,随后中央军委组建了八路军总部延安气象台,开创了人民气象事业的先河。

延安清凉山举办第一期气象训练班旧址。央广网发 陈兴王 摄 

  近年来,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在延安快速推进,重点实施了气象核心提升工程、苹果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人影能力续建工程、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等建设项目,配套建立了智能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高效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当地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气象工作,针对苹果等特色产业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利用开展气象服务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经过各方努力,今年5月7日,延安正式宣布,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开启了新生活。

  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坐落在黄土高原腹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具有光照丰富而热量不足、降水分布不均且多气象灾害的气候特点。由于山地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海拔高,延安成为公认的苹果优生区。截止2017年底,延安全市苹果总面积367万亩,总产量达323.2万吨,产值破百亿元,苹果在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延安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项主要产业。


延安市引进的苹果智能选果线 央广记者 温超 摄

  “吃、穿、住,家里箍窑、娶媳妇、孙子上学全是靠苹果。家里住的小洋楼,卫生间、楼梯都在室内,基本也跟城里人差不多。”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新茂台村的张德仁说。靠着家里的40亩苹果园,张德仁年收入超40万元,一家人8口人住上了小洋楼,吃上了白米面,开上了小轿车。和张德仁一样,在延安从事苹果种植的果农有100多万。

  苹果产业“靠天吃饭”,最怕冰雹、低温霜冻等灾害天气的到来。延安气象部门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市、县、镇、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成,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5%以上;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苹果气象服务APP系统,让实时气象信息交流互动更加准确、“接地气”。

  今年4月14日,延安市安塞区出现强降温天气,全区最低气温为零下3.8℃,正值花蕾期的苹果遭遇低温冻害。延安市安塞区气象局局长都全胜介绍,安塞区气象局于4月12日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并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和各乡镇(办)推送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提出防冻建议。此后,区、乡、村、果农立即行动,挖建熏烟防冻坑,并储备了足量秸秆、干草等,经熏烟处理,全区苹果未发生低温冻害,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方塔村的防雹增雨作业点 央广记者 温超 摄

  除了掌握灾害天气信息及时预警预防外,人影防雹增雨减灾也在当地效益显著。在《延安市苹果主产区防雹体系建设项目》《延安市北部增雨体系建设项目》等项目带动下,目前全市共布设防雹增雨作业点288个,其中高炮148门,火箭发射系统146套。建成多普勒雷达1部,X波段双偏振雷达1部。全市人影管理、指挥、作业人员近800人。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1.5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雹灾损失2至3亿元人民币。延安市安塞区果业局副局长、营销服务中心主任周云介绍说,气象对当地果业发展功不可没,全区23个防雹增雨作业点全部设在果园,覆盖了所有苹果乡镇。

  延安市宝塔区副区长王文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从事果业生产20多年,深感气象对果业发展的重要,正是因为有气象部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才为政府部门赢得了时间,为果农赢得了时间。才能确保果业安全、健康发展,确保果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确保乡村振兴得以实现。”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人民气象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与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气象部门认真打好脱贫攻坚战,注重把握精准发力、注重发挥科技优势、注重融入政府脱贫攻坚大局,推动贫困地区气象“避害”和“趋利”的作用更加凸显,气象助力精准脱贫效益在逐步提升。

编辑: 刘昱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气象服务助推革命老区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延安是人民气象事业的发祥地。1945年八路军在延安清凉山举办了第一期气象训练班,随后中央军委组建了八路军总部延安气象台,开创了人民气象事业的先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