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西省湿地总面积已超过30.85万公顷

2017-06-11 17:36:00来源:西部网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况元媛 张鹏飞 张峰)作为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能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数居全国第一。

  进入夏季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绿树成荫、鸟儿结群一片生机。湖心岛上一对鸿雁夫妇正在对今年刚出生的宝宝进行下水觅食训练。作为冬候鸟,今年春季他们并未离去。

  浐灞湿地公园观鸟员李赟:“有一部分冬候鸟,它在这面越冬之后就慢慢的转变成了留鸟。因为鸟类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湿地里)这些丰富的植被,还有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才能给不同的鸟类它提供不同的食物,够它生存,所以就慢慢转化成为了留鸟。”

  2013年,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开园,五年过去了,当初的沙坑、污水沟、垃圾堆逐渐变成生命的绿洲。

  浐灞湿地公园观鸟员李赟:“去年我们观测到单次数量最多的是上万只(鸟)。像我们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包括还拍到了在陕西首次发现的中华攀雀,这种比较稀少的鸟类。”

  武汉游客张先生:“我个人来西安之前,认为大西北黄土高坡,比较干燥,突然看到这面有个湿地公园,觉得挺好的。这个湿地公园,它的绿化面积,水域面积占地是比较大的,城市周围是比较少见的这个地方。”

  对于西安市来说,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好比身体里的“肾”,通过净化城市污水,为西安注入发展的生机。短短五年,水域和植被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的94%。2015年全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从进水口到出水口,水质基本可以提升一个等级。

  当鸿雁一家正在享受夏日湿地的凉爽时,远在70公里外扈旬区的渼陂湖正在恢复当年“关中山水最佳处”的历史盛景。

  渼陂湖是关中水系三大湖池之一,历史上渼陂湖水源以秦岭山中流出的泉水补给为主。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人类活动,导致渼陂湖面积大幅度缩小。2016年5月,我省启动了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形成6348亩水面。

  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副经理雷仓龙:“目前施工的是渼陂湖起步期,湖区主要两部分,一个是陂阳湖,一个是渼阳湖。陂阳湖就是我们现在站得区域,湖区已经初步建成,形成的水有230亩。渼阳湖现在正在湖底防渗,年底前达到蓄水的标准。”

  按照宜湿则湿、宜水则水的思路,目前,渼陂湖主要通过地下泉水、上游涝河河水以及上游天桥湖泄洪水进行蓄水补给。整个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恢复蓄滞洪区、湿地、水田、草甸等生态系统,形成“十里水乡”的生态格局,力争五年后重现“关中山水最佳处”。

  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副经理雷仓龙:“我们这个项目的全称叫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所以我们本着对生态的修复。(建成后)对人居(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因为我们会增加很多绿化面积。其次是对区域经济会有带动的发展。”

  最新的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的湿地总面积已超过30.85万公顷。截至2016年底,我省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38处,数量居全国第一,总面积达5.38万公顷。如今,陕北黄土高原的无定河湿地中越冬的天鹅已经飞离,老乡们正在等待今年秋天湿地里养殖的螃蟹上市;关中的黄河湿地,成千只苍鹭与世代打鱼为生的渔民,在黄河中共同收获着希望;汉江两岸湿地中世界珍禽朱鹮进入了繁殖期,湿地中丰富的小鱼、小虾、泥鳅为朱鹮宝宝提供着食物保障……不论是翱翔的飞鸟、细小的蜉蝣、还是乘舟晚去的渔夫,生生不息的湿地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辑: 舒隆焕
关键词: 湿地公园;浐灞;调洪;涝河;生态修复

陕西省湿地总面积已超过30.85万公顷

作为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能蓄水调洪、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当鸿雁一家正在享受夏日湿地的凉爽时,远在70公里外扈旬区的渼陂湖正在恢复当年“关中山水最佳处”的历史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