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西富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2017-06-11 12:16:00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消息(张玲玲)6月上旬,正是陕北苹果套袋的好时节,杨昌元每天忙碌并快乐着。家住富县羊泉镇鹿首村的杨昌元有3.5亩苹果园,去年苹果卖了17万元,最多的一年卖了21万元。

  苹果是富县农业主导产业,去年全县果农人均苹果收入1.4万多元。依托苹果产业,许多富县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民中的高收入群体。

  果农的高收入反映在销售上,就是富县苹果价高俏销。在以质量严苛著称的陕西华圣果业集团高端苹果收购大盘中,富县苹果的占比从之前的九分之一增加到了去年的三分之一。和周围其他苹果大县竞争,富县脱颖而出。

  像生产工业品一样种苹果。杨昌元的高收入和华圣收购量占比的增加,是富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的缩影。

  每亩收入近五万元的苹果“匠人”

  农业生产不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低端供给多了,市场需求变了,国内外竞争压力大了,农业供给端也必须随之而变。

  杨昌元早早地就看到“天”变了,“现在的人吃苹果,吃的是品质,吃的是安全,可咱的果园土壤板结、有机质少、密度太大、光照不足,苹果种不好咋能卖好呢!”

  2010年,老杨把自家3.5亩果园的180棵果树间伐到只剩下90棵,垂柳式拉枝也让光照更充分,同时测土施肥,果园的有机肥使用在70%以上。他还总结出了“肥水是铁光是钢,有铁无钢满树荒”和“早肥是金,晚肥是银”的经验。

  像匠人一样生产农产品,老杨收获的是真金白银,“我家的苹果个大、色泽好、糖度高,优果率在90%以上。去年苹果1公斤卖8元左右,贴字苹果按个卖,1个5元左右,总共收入了17万元。”

  供给侧改革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果农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成本和负担却在下降。这对于劳动力普遍在50岁以上的广大果区来说,意义重大。

  “同样的果园面积,现在干起来轻松多了。”65岁的老杨告诉记者,“树少了一半,上肥挖坑和套袋的劳动量、农药使用量都降下来了,投入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同时苹果品质提高了,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二。而且空间大了,机械也能进园作业了。”

  富县正在实施苹果产业的“382”提质增效工程,即每亩地留30棵树、上8000斤有机肥、果农有2万元的收入。杨昌元这位县上的苹果生产带头人,每亩收入将近5万元。

  全国唯一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

  从去年7月到现在,富县零点果品商贸有限公司通过网络销售苹果60多万公斤,在延安市苹果电商中位居前列。

  公司总经理石磊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农产品要像工业品一样有可靠、稳定的产品质量,这对电商尤其重要。因为如果哪一批货有问题,马上就会反映在商品的评价中,老客户就会丢失一批。客户一旦丢失,就很难再回来了。”

  不过,和工业生产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标准化不同,富县2.2万户果农是各种各的树。如何才能让全县果农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优质的、标准统一的苹果?富县的选择是,抓住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质量安全这个关键,在全国首开“先河”创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以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标准为准绳,实现全县苹果的标准化生产。

  在创建示范县的三年中,富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配送、数字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组织保障六个体系,保障苹果品质的稳定性,推动苹果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升。

  今年3月,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富县成为全国唯一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全县25.2万亩果园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占成龄果园90%以上。

  “除了国家禁止使用和严控限用的农药,我们还禁止使用63种良好农业规范基地禁用的农药。”富县农业局局长贾宝森说:“在基地中,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了60%,化肥使用量比2011年减少了一半。”

  在创建示范县的带动下,富县相继被确定为“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

  九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跃升

  延安华圣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陕西华圣果业集团的子公司,负责高端苹果采购,业务涉及黄陵、富县、宜川等苹果大县。

  “去年富县苹果在我们总收购量中的占比从之前的九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原因是富县苹果的品质、产量和安全性有很大提升,更符合我们的择果标准。”公司经营管理部经理陈雷说。

  苹果基地的提质增效,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陈雷告诉记者,往年他们按标准采购的苹果,集团二次筛选合格的只有80%左右,去年达到了90%。按收购总量折算,相当于减少了500多万元的损失。

  果园怎么干,市场说了算。从九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跃升,是华圣果业传递给富县果农的市场“风向标”:优果卖优价,基本无滞销。

  早在全县推进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之前,富县绿平果业有限公司就有2000亩果园通过了认证。

  “我做了十几年的苹果生意,最清楚市场上需要什么产品。要想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跳出来,还得靠品质说话。”绿平果业董事长张录平说。

  为更好实现市场和基地对接,绿平果业组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果农抓生产,合作社提供服务,企业抓营销,形成了“产、供、购、销、加、储、运”的完整体系。

  去年,绿平果业成功上线国家“同线同标同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我省首家被“三同”平台认证的鲜果出口企业。

  苹果提质增效需要大量农家肥。今年,富县与内蒙古蒙驴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到2020年将在富县建成万头毛驴养殖基地。今年调减玉米腾出来的2万亩土地,改种地膜马铃薯、水稻外,将种植苜蓿等饲草作物。

  “种什么发展什么,得看市场需求,这样我们就形成了苹果是富农主导产业,养殖为苹果提供有机肥,种植为养殖提供饲草的良性循环。”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

  李志锋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硬性的调减,只强调一面,容易出现不可持续的情况。富县就是根据市场和效益的需求,减少无效种植,形成农业大循环,其中的每一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出路的。

  一个苹果,也是一件工业品。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用标准化支撑农业生产,富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让农民增加了收入,也让整个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编辑: 舒隆焕
关键词: 富县;苹果品质;拉枝;果园土壤;苹果产业

陕西富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

西北首届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6月10日在西安举行。西北五省15所医学(医药)院校的30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