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

2019-08-30 09:38:00来源:江西日报

  全省99.8%的国土面积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

  8月29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成就专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9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8%,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更加亮丽。

  成立“双主任”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今年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为“双主任”,多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为副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10个专业委员会,分专业、分领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省里的带动下,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我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今年1至7月,全省PM2.5实际状况下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全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空前。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三线一单”成果,筑牢“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屏障。成功创建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县、2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率先开展了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建立了190个自然保护区、182个森林公园、99个湿地公园,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流域生态补偿,仅2016年至2018年,累计筹集奖补资金97亿元,成为流域生态补偿范围最广、贫困地区补偿资金最多的省份。

  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细落实

  生态文明制度日臻完善。在源头严防上,近年来制定了《江西省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7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和14项地方环境标准。在过程严管上,加强事中监督,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成立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公室和生态环境执法局,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在后果严惩上,率先开展了绿色发展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出台了《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成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细落实。

  基本建成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

  环保能力建设大幅增强。全省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8座,处理能力384.4万吨/日;建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16座,污水处理能力118.9万吨/日;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36.2万吨/年,可满足全省危废处置需求。我省环境监测网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手工监测到自动监测,从单一的地面监测,到天地一体化监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噪声、生态环境、污染源排放以及预警预报、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监测网络,已建成18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623个水质监测断面(点位)、1754个国家土壤监测点位、2136个噪声监测点和112个生态监测站点,通过“智慧环保”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记者郑颖 实习生陈菲菲)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江西;生态环境;全国前列

江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国前列

在省里的带动下,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体制,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我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优势巩固提升。今年1至7月,全省PM2.5实际状况下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全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5%,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