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千万红鲤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8-11-19 12:02: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婺源11月19日消息(通讯员江淦泉 俞秋玲) 秋日的婺源,游人如织,赏红枫,品红鲤,乐在其中。走进婺源县工业园区荷包红鲤良种场,但见鱼翔浅底,红鲤戏水,选购荷包红鲤作为食材的人群络绎不绝。

  荷包红鲤久负盛名

  婺源地方特产不胜枚举,红、绿、黑、白“四色”特产最负盛名,其中的“红”就是指荷包红鲤鱼。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余懋学告老还乡,神宗皇帝念其“代天巡狩”有功,特从御花园水池中选出数尾红鲤鱼作为赏赐。京城“皇鱼”跟随余懋学落户理坑,在婺源繁衍生息。

  “一龄螃蟹味、二龄黄鱼味、三龄鸡肉味。”因为风味绝佳,婺源红鲤在1985年被钓鱼台宾馆列入国宴。2001年5月30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婺源荷包红鲤良种场,亲自观赏和品尝,予以高度评价。此后,婺源荷包红鲤“人间天物”“水中瑰宝”的声名更为远播。

  繁衍生息中濒临绝迹

  余懋学将红鲤带回婺源后,“皇鱼”慢慢流入民间,经过300多年的鱼种混养,红鲤退化变异严重,到建国初期,原来的珍稀品种近乎绝迹。上世纪50年代末,婺源决心对红鲤选育提纯,于1958年成立了婺源县荷包红鲤鱼研究所,并在民间搜集到17尾“标本”,根据其头小尾短、背高腹圆的体态特点,命名为“婺源荷包红鲤”。

  1960年,江西省水产厅专家来到婺源,对荷包红鲤鱼进行良种选育、提纯复壮。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历经20年,荷包红鲤的生物学性状才达到原定标准。1980年1月,原国家水产总局召开婺源荷包红鲤选育鉴定会,通过鉴定专家确认,“婺源荷包红鲤为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的淡水养殖鱼类良好品种” 。

  红鲤助力脱贫攻坚

  2000年后,婺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婺源荷包红鲤作为特产,成为游客青睐的美食,一度供不应求。

  近年来,该县荷包红鲤良种场一方面与高校紧密合作,研发“家系法”繁养科研项目,为每条红鲤打上“电子身份证”,避免近亲繁殖,让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化运营,以良种场为基地,带动2000多户农户养殖,荷包红鲤走上产业化经营道路。

  据了解,良种场如今每年可提供水花鱼种2亿尾、3cm以上夏花鱼种5000万尾、大规格冬片鱼种20万公斤、优质商品鱼500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加上农户养殖部分,全县荷包红鲤产业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带动全县300余户贫困户脱贫,成为该县助力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婺源;红鲤产业;脱贫攻坚

婺源:千万红鲤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该县荷包红鲤良种场一方面与高校紧密合作,研发“家系法”繁养科研项目,为每条红鲤打上“电子身份证”,避免近亲繁殖,让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化运营,以良种场为基地,带动2000多户农户养殖,荷包红鲤走上产业化经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