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林使者”杨军

2019-02-20 13:1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婺源2月20日消息(通讯员吕富来)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有这样一位“治林使者”,他20年如一日扎根林业工作一线,推广林业技术、发展林业项目、促进林业扶贫等,获评“第三届江西林业科普人物奖”、婺源县“方志敏式好干部”,当选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和江西省先进县(市)林学会秘书长。

  ——他,就是婺源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

  “踏尽千山万水,不辞辛劳,当好林业‘调研员’”

  ——他学以致用呵护林业环境

  今年47岁的杨军,自1993年7月从江西省第二林业学校毕业后,在婺源林业系统一干就是20多年。在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踏遍婺源所有林区,将婺源林业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为林业科技推广普及打好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凭借婺源林业资源“百事通”的优势,2008年以来,杨军先后配合中国林科院亚林院、江西省林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婺源闽楠、浙江楠、红楠、青冈栎、麻栎、毛红椿、小果冬青、山蜡梅等20余个树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采集与研究。

  2012年7月,他配合江西农业大学进行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樟科植物化学利用研究》的调查与植物标本采集;2013年,参与《中国植物文化图考》系列丛书婺源古树的调查工作,等等。他还在婺源开展珍贵乡土树种调查与苗木引种试验,发现了赤皮青冈、淋漓锥、尖叶栎等新分布树种,并营造赤皮青冈试验林20亩。

  工作过程中,杨军积极争取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优势,合作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如,2010年,他主持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优良乡土树种良种选育与科技推广项目》,建立闽楠、刨花楠、铁冬青采种基地660亩,营造优良阔叶树试验示范林165亩;2012年主持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婺源县红花油茶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在思口镇思溪村4组营造红花油茶示范林100亩;2006年与中国中医药研究所合作,在思口镇乌坑村建立三叶木通的食用药用研究基地40亩;2017年主持江西省森林质量提升专项良种良法推广补助资金《婺源县低产毛竹改造骨干示范林项目项目》,建设低产毛竹改造骨干示范林800亩,等等。

  近年来,在婺源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杨军还实施“花开四季”“花海婺源”工程,通过广泛咨询查阅、实地考察等,他统筹考虑乡土树种、景观效果,从成百上千种乔灌草藤本中选取43种花卉苗木,作为婺源“森林城乡、绿色通道”的景观备选树种,并指导建成了一条长21公里、栽植4.4万株花卉苗木的“美丽示范路”,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道尽千言万语,马不停蹄,当好林业‘苦行僧’”

  ——他言传身教推广林业技术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掌握林业技术,杨军和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同事们一道走村入户,深入山头地块,自带教材与设备,对林农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培训10期以上、受益群众500多人次。他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现场解决林业技术问题,每年组织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5次以上、受益群众200多人次。

  推广林业技术,除了“言传”,杨军还做到“身教”。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他每年帮扶林业科技企业(合作社)5户以上,并建设各类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1个、面积4200余亩。通过科技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为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提供林业科技服务,内容涵盖油茶、毛竹、珍贵苗木、森林旅游、森林药材种植等方面,共结对帮扶30余家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大户。如,他在婺源潋清油茶专业合作社实施“红花油茶低产林改造及种苗繁育技术、扦插繁殖试验”、在婺源林兰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实施“仿野生树上捆绑种植铁皮石斛”、在婺源县工业园区实施“杉木种子园测定造林”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09年以来,在杨军的推动下,婺源累计推广毛竹竹腔施肥技术面积16100亩。据全县11个示范点与对比样地数据分析,应用毛竹竹腔施肥丰产技术的竹林,平均每亩立竹株数增加44%,毛竹围径增加17%,竹林出笋量明显增加,被林农称为“毛竹打一针,多子又多孙”,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22万元。由于在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竹腔施肥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杨军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委员会委员。

  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杨军在婺源县生态林场“脂材药”高效速丰林营造中,推广使用湿地松轻基质容器苗造林20000亩,成活率达99.5%,湿地松容器苗造林4年生林分平均地径、树高分别比裸根苗增加31.71%、18.25%。此外,他还推广富于地方特色的红花油茶产业。2011年主持编制完成《婺源县红花油茶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并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自2014年3月起,连续4年和江西省林科院共同在江湾镇大潋村开展省科技厅农村领域重点项目《珍贵乡土油料树种浙江红花油茶高油份基因型选择与无性系创制》,其论文《油茶栽培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聚类分析》在《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第14期刊发。

  “想尽千方百计,精准发力,当好林业‘实干家’”

  ——他因地制宜促进林业扶贫

  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杨军牵头起草《婺源县落实“江西省林业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十三五”期间,他在婺源贫困林区实施重大林业科技成果和林木良种推广项目10项,建立林业科技扶贫开发攻坚示范村4个,县级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3个,帮扶指导和发展林业科技精准扶贫示范户20户,培训林农和基层林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促使林区贫困户掌握了1至2门林业实用技术,促进了贫困林区精准脱贫。

  2008年至今,杨军在全县范围推广三叶木通种植技术、仿野生树上附生种植铁皮石斛技术、香榧良种选育及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林药模式等林业实用技术共17项,帮助林业企业解决了林业食品、药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如,他指导婺源香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香榧早实丰产的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实现年创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2017年,杨军在婺源县太白镇岭西村开展以竹产业科技推广为主的林业扶贫工程,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800亩、大径材毛竹培育228亩、毛竹笋用林覆盖10亩,在毛竹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竹荪等中药材、竹菌20余亩,并发展岭西竹海徒步游。通过实施竹产业科技扶贫工程,岭西村竹材、竹笋产量分别增加1160吨、63吨,年吸引竹海徒步游客3000余人次,全村农家乐、竹产业红红火火,人均年收入达10470元。同时,他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长期在竹产业基地工作,走上了就业脱贫之路。在杨军的精准发力下,江西省2018年毛竹林复合经营技术培训班160余人到岭西村参观竹产业科技扶贫现场。

  2018年,杨军在婺源县江湾镇桃园村开展天然山蜡梅资源开发扶贫工程,成立龙坞山蜡梅专业合作社。他把桃园村2000余亩野生山蜡梅资源有效保护起来,开展山蜡梅康养基地建设,挖掘弘扬婺源山蜡梅传统文化。同时,争取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持,实施山蜡梅产品精深加工,成功开发精油、薰香、茶饼工艺品等山蜡梅旅游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带动社员每家年增收3000余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之余,杨军还勤于笔耕,将自己的工作体会进行理论转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林业期刊发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要素中的应用》《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几个相关问题研究》《江西省森林旅游问题及对策》等论文17篇5余万字,并屡获奖项,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婺源;治林使者

“治林使者”杨军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有这样一位“治林使者”,他20年如一日扎根林业工作一线,推广林业技术、发展林业项目、促进林业扶贫等,获评“第三届江西林业科普人物奖”、婺源县“方志敏式好干部”,当选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和江西省先进县(市)林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