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西峡县桑坪镇:做强产业扶贫“蛋糕”

2019-08-13 10:56: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8月13日消息(记者 彭华 通讯员 李金喜 章东丽)“中药材猪苓、山茱萸种植,使我们尝到了甜头,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一说到扶贫产业, 西峡县桑坪镇横岭村的村民们个个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赞不绝口。
  桑坪镇地处大山深处,地偏,基础条件差,工业经济落后。为了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山区群众走上富裕路,近年来,该镇结合山区特点,在“菌果药”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产业扶贫“蛋糕”。
  在鹳河沿线相对较浅的村子,鼓励群众发展袋料香菇。要求种植户不要盲目贪大,合理控制种植规模,精管细作,向科学要效益。引导袋料香菇产业由分散种植向基地集中,科学规划,推动袋料香菇生产基地化,管理标准化,推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村村建立标准化基地,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镇共有标准化基地29处。香菇标准化基地建设,解决了菇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用电难、用水难、用人难等一些问题,保证了技术信息全覆盖,为产业良性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为了使香菇产业效益最大化,采用工厂化生产和加工。过去,菇农生产加工菌棒,以户为单位,生产时灭菌炉四处冒烟、污水横流,污染严重,加上由于场地少,一家场地多家用,好多农户等来等去错过了生产加工的最佳时期,同时由于农户设备落后,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生产出的菌棒霉袋、坏袋多,影响了香菇的质量和产量。根据实际情况,该镇在倡导袋料香菇管理基地化的同时,又倡导袋料香菇生产加工基地化,就是大户生产,小户经营管理的生产管理模式。鼓励有能力的大户创办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菌棒加工厂,对场地和资金进行政策性扶持。目前,该镇已建立日产两万袋的大型菌棒厂5个。菇农可以直接购买灭菌后的成品菌棒,也可以把原料送到菌棒厂加工。菌棒厂不但解决菇农技术落后问题,而且省时、省事,解放了劳动力,同时又解决一部分没生产场地问题,优化了农村环境,保障了香菇生产质量,提高了菇农的效益。
  “今年我种植了的1万袋香菇,年底最少净收入4万元!”北湾村贫困户张正林掏心窝说。
  在深山区,发展适应当地种植的中药材猪苓和山茱萸。该镇的横岭村是有名的“猪苓村”,村民们把猪苓种植在中药材山茱萸树下,由于山茱萸树冠大,遮阴效果好,树下湿度大,猪苓长得特别好。猪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物,为山茱萸提供营养,不用施肥,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公害产品。一次管理,两头受益,省时、省事。村民们戏称,这叫“上下来钱”。
  为了使农副产品产销两旺,按照“自愿、互利、公平”的原则,采取“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党支部搭好台子,农户生产,公司(专业合作社)销售,使农户的产品手中无积压,发展无顾虑,形成了生产销售一条龙。
  目前,袋料香菇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有80%的农民从事香菇生产,全镇种植总量达2800万袋;猪苓种植达260户,总面积达8000亩;小小的山茱萸变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扶贫产业,鼓起了当地群众的“腰包”。
  “群众脱贫,产业发展是根本出路。桑坪镇依据山区实际,牢牢抓住产业扶贫金钥匙,做强特色产业,拔掉穷‘根子’,让群众稳步走上致富道。”该镇党委书记李海涛说。
编辑: 汪宁

西峡县桑坪镇:做强产业扶贫“蛋糕”

“中药材猪苓、山茱萸种植,使我们尝到了甜头,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一说到扶贫产业, 西峡县桑坪镇横岭村的村民们个个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赞不绝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