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长征再出发]红旗

2019-07-19 07:27: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长征是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来到重庆酉阳南腰界,这里曾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人能倒,红旗不能倒”的革命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系列报道《新长征再出发》今天推出《红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旗原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李行健 摄)

  央广网重庆7月19日消息(记者李行健 杜希萌 张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武陵山深处的南腰界,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一阵阳光从树枝的缝隙间投下,转眼又被浓雾遮住。

  一入南腰界,便见牌坊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雾锁高山哪个尖峰可出,火烧原野这杆红旗敢行”。

  85年前,面对国民党部队重兵围剿,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交界地带,最终在南腰界落脚。拨开浓雾,插上红旗,此后的四个多月里,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

  这面红旗,由鲜血染成。南腰界游击大队队员符治义就曾在1934年的木黄蚂蟥山战斗中,目睹多位战友因为护卫红旗先后倒下。符治义的儿子符宁江常听父亲讲起这面红旗的故事。

  记者:举着旗子的这个人更容易被敌人瞄准。

  符宁江:是的,前面已经倒了几个旗手了,和王家烈的国民党部队打。当时有个水沟,一个旗手倒下了,他(符治义)就把旗杆接过来,腿上中了敌人两颗子弹。

  战斗激烈,容不得丝毫犹豫。受伤后的符治义依然没有忘记护卫红旗的使命。“人能倒,人能死,但是红旗不能倒,这是他们部队的规矩。”符宁江说。

  枪林弹雨中,红旗已经残破不堪。符宁江说,父亲记得贺龙曾经说过,“红旗是革命的象征,要用生命保护红旗,将革命进行到底”。面对追击的敌军,符治义决定把旗杆顶部的旗刀摘下,和装红旗的旗笼一起,做好标记,就近藏在了山坡下的石头缝里。直到1975年,符治义又找到了当年藏好的旗刀、旗笼,如今,它们都被保存在了四川省历史博物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采访老红军符治义的儿子符宁江(央广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乔全兴 摄)

  符宁江说,贺龙元帅爱兵如子,看到负伤的符治义,还主动让出了自己的马。“(符治义)走不了了,恰好贺龙从后面骑着马过来,说‘小鬼走啊。’他(符治义)说走不了了,腿受伤了,贺龙就跳下马来,把他扶上马,说‘我来牵马。’骑马一走,他(符治义)因为不会骑马,又栽下来了。后来贺龙派人把我父亲送到了红军医院。”

  “打铁不怕火烫脚,革命不怕砍脑壳”,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素以战斗顽强、作风优良著称。南腰界镇村民罗奇说,除了能打胜仗,红军还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他告诉记者:“我爷爷14岁就在司令部淘米做饭、帮忙。他是这样说的,他们住在这里的很希望红军长期住在这里,心里觉着踏实。他就说,‘红军是最好的,红军来了以后把田地分给我们了,然后生活稳定了。’”

  正是这颗赤子之心感染了南腰界的乡亲们,也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从1934年6月红军进驻以后,短短几个月里,南腰界赤旗飘扬,周边各地纷纷建立起了游击队。

  距离南腰界乡不远的李溪镇思泉村,当时已经37岁的符功荣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一名私塾先生。符功荣的孙子符治帮告诉记者,当时地主恶霸压迫乡亲,听闻红军要来,爷爷符功荣毅然决定,弃文从武,拉起一支游击队,跟着红军闹革命。“他(符功荣)听说了有贺龙部队来的消息,就出去探听消息是真还是假。贺龙的部队来了之后,他就不教书了,去黔江、彭水招兵,贺龙就知道他(符功荣)是有文化、有能力的,胆子又比较大。”符治帮说。

  此后,符功荣担任了南腰界游击大队的副队长、川黔边独立师第三团副团长。贺龙率领大部队转战湘西之后,符功荣依然坚持在当地开展游击战,牵制国民党部队,掩护主力转移,最终被敌人困在一个狭窄的山洞里,在烈火中牺牲。符功荣的孙子符彪说,当时家境殷实,但爷爷为了拉扯部队,卖田卖地,用革命理想撑起了心中的那面红旗。“当时从我老祖、爷爷开始,我们的田挺多的,可能有七八十亩。后来他(符功荣)为了招游击队就把田土都卖了,卖了以后去买枪弹,跟国民党重新战斗。”

  如今,在南腰界镇的红军街上,还能看到几十处红军留下的痕迹。当地老乡用加盐巴的石灰水填写了标语,然后用黄泥巴、草木灰和锅烟灰涂抹,才使得这些红军标语得以完整保留。

  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字句,80多年后依然熠熠生辉。回忆起老红军符功荣、符治义用牺牲、用信念护卫“红旗”的故事,酉阳县红色景区管委会主任白明跃说,红旗用鲜血染成,也用信念铸就,正是因为这是一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部队,才能收获民心,积蓄成前行的力量。他说:“能够感动他们是因为这支军队有很多跟其他军队不一样的地方,它是保护老百姓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他们可能也不知道什么是初心,但是他们肯定就知道这支军队是为了穷苦人做事的。一个朴素的想法,逐渐在他们心里转化成了前行的力量。”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