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来说,全球性的扩张是它追求的必然目标。据报道,5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已提交了价值20亿欧元的要约,欲收购濒临破产的爱尔兰电话公司EIRCOM GROUP。事实上,海外投资在李嘉诚整体版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长江实业在香港的全部员工有3万多人,海外员工超过20万;和记黄埔2011年收益额3877亿港元中,42%来自欧洲。李嘉诚的商业版图是全球性的,他还在不断地想走出去,不过即使是商业智慧如李嘉诚,他的全球化扩张并不都是顺利的。比如2011年3月,李嘉诚试图以37亿英镑的代价收购德国能源巨头E.ON旗下的英国电网业务,尽管李嘉诚的出价最高,仍然不敌美国的PPL集团。再比如李嘉诚对3G电信业务的投入,早在2002年,他旗下的和记黄埔就在全球斥资175亿美元建立了9家3G运营商,并在英国和意大利推出全球品牌“3”。然而,3G业务已成为李嘉诚商业经历中的泥潭,至今并未摆脱困境。另一家立足香港的英资银行汇丰控股,也不断通过收购来全球扩张。如2003年以1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家庭国际银行(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但此项收购并不成功,到2009年,汇丰银行不得不收缩它在美国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些巨头们失败的例子,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根”的问题。在商界,什么是企业的“根”?在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人才中心和资本中心就是“根”。由此来看,李嘉诚和汇丰的“根”就在香港。类似联想总说搞全球化,但除非联想的人才中心和资本中心跑到了纽约,否则它永远是一家中国企业。
来源:20120424中国广告网 责编: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