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服务业 微观察 > 正文

本周消费热词:新型购诈骗及网购陷阱
2012-06-10 14: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假视频冒充儿子,一夜间诈骗母亲14万元是如何实施的,又该如何防范?网购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被骗子利用实施诈骗,快递公司宅急送卷入其中,消费者的货款能否追回,类似事件又该吸收哪些教训?本期关注:新型网购诈骗及网购陷阱。

  节目嘉宾: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委员赵占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王思远;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

  事件一:男子网上冒充他人儿子聊天诈骗14万

  家住西城区的王云(化名)的儿子在苏丹留学,平时母子靠QQ视频聊天联系。去年中秋节前两天,王云打开电脑,儿子提出视频。王云视频只能看到儿子的图像,却没有声音。儿子称,“话筒坏了,所以不能说话”。随即,儿子发来QQ信息说,朋友急需用钱,让她汇8万元过去。没有多问,王云立刻让老伴出去汇钱。不承想老伴刚汇完钱回到家,儿子又说钱还不够,还需要再汇6万元,于是老伴又匆忙去银行把钱汇过去。儿子随即下线。

  当晚9点多,儿子再次上线,王云问起白天汇钱的事,没想到儿子却说不知道。直到这时,王云才发觉被骗,随后报警。【详细】

  胡钢:这几年网络诈骗案件数量比较多,类型也不断翻新,同时涉案金额也是不断增长,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确实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目前警方侦破网络诈骗案的难度非常大,而且现在呈现出“跨国性”,我们甚至从斯里兰卡引渡或者抓获过犯罪嫌疑人。

  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第一步是要报警,尽可能的向警方提供多的数据。必要的时候,可能计算机的硬盘都要让警方做一个保存,或者说一个相应的数据分析。但是在所有的这一切之前,就是要做预防性的措施,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互联网很方便,很美好,但有时候真的很残酷。

  王思远:造成现在一些网站用户资料大面积外泄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第一,很多网站没有升级,比如我输入密码的时候,先进一点的网站都有暗码标识,但是很多网站是明码,这让黑客盗取起来非常容易;第二,很多人不喜欢输入域名进入网站,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本来我直接找你就完了,现在非要通过中间人,如果中间人不可靠的话,那相当于你把你的资料给他敞开大门了。

  事件二:网购个人信息再遭泄露 宅急送再被卷入乌龙诈骗

  骗子以购物网站回馈客户的名义,通过快递公司送货并且代收货款,致使消费者频频上当。重庆听众唐先生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骗局:

  唐先生:5月26日我收到一个从上海打过来的电话,说是上海金典国际的一个公司,了解到我上次网购的信息,有一个回馈活动送一套免费欧莱雅的化妆品而且不要钱,还送一张300元的电话充值卡。我是4月27日晚上在拍拍网网购的。他声称有我的信息,知道我的公司的详细信息以及姓名电话都有,然后说有用户的回馈活动免费赠送也是通过宅急送的形式,30日就到了重庆这边,宅急送货到付款是可以允许打开外包装但是内包装不允许你打开。【详细】

  骗子为什么会盯上知名的快递做中介呢?

  赵占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因为实名制,在寄件的时候实名制没有落实,这种情况下他首先能隐藏自己的身份。即便出了事,你也很难追查他的身份。

  第二,他也是利用了快递公司的制度——先验后签,但实际上先验后签是有条件的,只有你发现了外包装破损,在有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你才可以先验后签,否则这个“验”只是验外包装,并不是验里面的内容。

  骗子主要是利用了这种制度,然后把快递公司绑在一起。而快递公司一般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他可以说我不承担责任,他可以把这个责任又推掉,导致消费者找寄件人找不到,找快递公司,快递公司一般也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责编:刘中琪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