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服务业 微观察 > 正文

本周消费热词:眼镜业销售山寨货 医保卡诈骗频发
2012-06-09 13: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导读】眼镜行业大量销售山寨货品,验光资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其中的暴利等乱象一直在延续,眼镜行业到底有多大的暴利?零售商又用什么伎俩欺骗消费者?北京市民频繁接到医保卡诈骗电话,面对无孔不入的诈骗行为,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掉进陷阱?《天天315》关注本周关键词:"眼镜业暴利"、"医保卡诈骗"。

  中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前几天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了,眼镜业10倍暴利乱象频发,山寨品泛滥验光资质存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期节目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与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心妍对此做分析点评。

  很多一样的产品因为地段不一样所以价格也不同,这种情况合法吗?

  张心妍:合不合法不是那么好认定的,行业内部缺少相关价格标准,比如这个东西的成本可能是固定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它的利润实际上应该是固定的,但是眼镜行业不是这样,一个十几块钱的东西我想卖多高就卖多高。所以衡量合不合法必须得有相应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没法衡量这个事。

  当一个商品进价从5块到160块钱,出售以后有暴利,再说这东西对眼睛是没有伤害的,可信吗?

  包华:一分钱一分货,买的不如卖的精,如果价格差异过大,那么产品质量应该会有明显的区分才对。如果不考虑任何因素只考虑它本身价值,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分。比如厚的薄的折射率不一样,有些是镀膜不一样,包括镜架材质的不一样,出品的厂商品牌也不一样,有较大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本身作为物料成时是可控的,但是现在发现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之下,它的销售价格是不可控的,所以这中间是有一个背离的,跟我们其他的一些产品不太一样。有一些暴利的产品我们大家心理都心知肚明,比如化妆品,比如奢侈品,但这些内容我们大家都能理解,而且我们至少能拿正常成本逻辑推导它,但是眼镜恐怕跟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两样还不太一样。

责编:张卓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