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科学家精神之于青少年教育有什么特殊意义?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传授科学家精神?5月26日,上海嘉定区科学家精神弘扬工程暨菊园新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启动。科研工作者与学校师生、居民代表们近距离接触,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他的研究,使我国与美、日并肩,推动无水冷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成功。”当天,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透明陶瓷中心主任章健研究员,向师生代表们作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首场报告,深情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景坤的感人事迹。

聆听郭景坤院士的事迹报告之外,当天参会人员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这里收集了周仁、严东生、殷之文、郭景坤、李家治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历史资料,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载人航天工程、长征系列火箭、探月工程、北斗全球卫星系统、火星探测、中国空间站和核心舱等材料科研攻关中的卓越贡献。据了解,基地配备了20名讲解员,年接待量3000多人,并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加快实现“从0到1”的科技突破,除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也离不开面向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崇尚科学的土壤根基。

“初中是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应该向科学家们学习,让科学的种子在我们小小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沈宇扬,对祖国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矢志报国、严谨求实、坚韧乐观充满敬佩。

“我们需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勇于肩负起我们这代人应当承担的职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青年代表仇鹏飞表示。而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杨建华看来,科学家精神是当代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弘扬科学家精神体现了科研院所作为“人民科学院”“人民科学家”的初心和使命。

据了解,嘉定区菊园新区辖区内一共集聚了五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各大院所都在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不断挖掘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作为属地单位,菊园新区对于大力倡导“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面向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也进行了许多努力探索。

活动现场,菊园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向师生代表们分别赠送了《严东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尚光系列故事”集《光巡星海》,希望科学家精神在年轻人和全社会发扬光大。

此外,菊园新区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新开设的“今天我值日”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站正式揭牌,菊园新区青菊联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讲解员、青菊联盟科学家精神讲师团成员也亮相“官宣”,进一步探索与辖区科研院所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模式。

“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奋斗的感人精神,以及来自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都会成为我们科研攻关的重要动力,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现场一位科研人员表示。接下来,会有更多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以志愿服务、巡回讲解等方式进校园、进社区,面向社会公众广泛播撒“科学的种子”。

“我们希望在贴近市民工作、学习、生活的良性互动中,常态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让科学之光照亮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海嘉定区菊园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懿表示。

编辑:郭振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