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市商河县深化工作措施,着重分工协作,不断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广“无废”理念,深入推进商河县“无废城市”共建,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
实际出发 为商河县量身谋划“无废城市”
为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工作理念,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循环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商河县从实际出发,编制了适应商河县的《商河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内容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从差异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无废细胞”工程、推动工业绿色低碳生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强化监管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四大体系”建设等8大方面全面推进商河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为重点,以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零桶”模式打造商河版“无废”农村;以医药化工企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创建“无废工厂”,挖掘地方特色与玻璃文化打造玻璃智造“无废小镇”。
综合治理 打造美丽“无废农村”
近年来,商河县积极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对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不断探索构建全域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在农业生产方面打造“无废农村”。
商河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围绕塑料污染治理,从生产和流通领域全方位开展监督检查,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不断优化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模式,提升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能力。今年以来,商河共完成一处县域农膜回收中心建设,两处固定回收站建设;累计清理农田面积69487.8亩,清理回收废旧农膜重量776.6吨。
建立了“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政补充”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鼓励使用者和相关单位进行收集。将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与清扫保洁系统进行有机融合,最终形成适合商河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运行体系,2023年前三季度已回收处理废弃农药包装物55吨。
不断创新 让全域生活垃圾无处遁形
商河县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市场化实现农村保洁全域覆盖和“一把扫帚扫到底、全县一盘棋”的作业模式,让农村垃圾搭上“定时公交”,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收集,引导村民逐步精准分类和投放生活垃圾,通过红蓝绿灰“四色分类”,将农村垃圾精准运送到站,由此探索出了垃圾清运的“商河模式”。
商河县共配置上门回收车1425辆,实现了县域村庄全覆盖,农村上门收集“零桶”模式,打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对生活垃圾分类落地提效奠定基础。同时,为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商河县投资3.6亿元,建成并投运了商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23年以来,共处理生活垃圾170170.3吨,发电量5997万度。
势在必行 创建“无废工厂”
“无废工厂”创建,以全面落实《济南市“无废细胞”工程创建指南(试行)》为要求,积极鼓励、引导医药化工企业创建。自《实施方案》提出以来,商河县已有山东科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无废工厂”创建工作。
在“无废工厂”创建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固体废物优化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探索“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环保模式。 通过“生产协同化、工艺绿色化、废物资源化、利用合规化、处置无害化、减废制度化、管理智慧化”等措施,从源头削减固废产生量的同时强化末端规范化处置,将企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因地制宜 创建“无废化玻璃智慧”小镇
近年来,商河县不断挖掘地方特色与玻璃文化,玉皇庙镇依托山东力诺集团商河基地,坚持产城一体、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智造小镇、全国首个中硼硅玻璃生产小镇。通过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无废化”小镇建设,夯实了“无废城市”的建设基础,让“玻璃智慧”焕发无限生机。
- 2025-08-14 19:53:44
- 2025-08-14 12:22:25
- 2025-08-14 10:48:02
- 2025-08-14 10:48:02
- 2025-08-14 10:48:02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