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清廉与担当:《御史夫人》的时代精神价值取向

2019-05-24 14:56: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大型历史故事剧黄梅戏《御史夫人》,由安徽省铜陵市文旅局、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该剧获得2017年安徽省文化厅剧目孵化项目的支持,2018年在第八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获得国家文旅部颁发的新创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受到领导、专家以及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讲述明朝天启年间,国政不修,上贪下腐;阉党势盛,残害清流; 民生凋敝,遍野哀鸿。她是御史夫人,丈夫左光斗为人刚正清直,人称“铁骨御史”,只因调查一宗贪腐大案涉及到当朝权阉魏公公,以莫须有罪名被打入诏狱,严刑拷打,命在旦夕。昔日曾受左家救命提携之恩的阮诚转投阉党,为了获得重用升官发财,欺左夫人女流之辈,纤柔弱质,设下圈套骗取她认罪画押,坐实罪名。左夫人面临危难,展示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一面稳住阮诚,一面查清了阮诚和阉党贪墨的罪证,揭穿了阮诚的阴谋,并怒斥阮诚的背信弃义和祸国殃民,决心向朝廷鸣冤,为丈夫正名,为百姓除害。然而,左光斗最终含冤惨死,她悲愤交加,从此沉默不语……十年后,丈夫沉冤昭雪,她已白发如银。

  本网特刊发王利华撰写的大型历史故事剧黄梅戏《御史夫人》剧评,以飨网友。

  

清廉与担当:《御史夫人》的时代精神价值取向

  大型新创黄梅戏《御史夫人》2017年得到安徽省文化厅戏曲创作孵化项目的支持,经过反复打磨,如今又呈现在铜都大舞台上。5月12日恰逢母亲节,走出五松山剧院的观众对这次特别专场演出好评如潮,在赞美演员的倾情唯美的演出的同时,深受通过“御史夫人”精彩表演所折射出来的“铁骨御史”左光斗的清廉与担当的精神的感染和鼓舞。

  《御史夫人》是一部弘扬廉政的历史故事剧。它以女性角色为主,充分发挥黄梅戏的剧种特色,表现了充满趣味的民俗生活和丰沛细腻的人物感情。故事从左光斗夫人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一个枞阳当地的民间故事:明朝天启年间,上腐下贪,民生凋敝。名臣左光斗为人刚直清正,人称“铁骨御史”,在修建防洪江堤时,只因调查一宗贪腐大案牵涉当朝权阉,以莫须有罪名被投入诏狱。御史夫人虽纤柔弱质,却毅然承担起救夫鸣冤的重任。不料昔日好友忘恩负义,为虎作伥,将她引入连环骗局。最终,左光斗含冤惨死。十年后,新君登基,左光斗沉冤昭雪,御史夫人已白发如霜。贤良淑德的“左夫人”,俊俏活泼的女儿“燕儿”,正义率性的干儿子“史弘”,投靠权奸阴险冷酷的新钦差“阮诚”,明哲保身的“周县令”……演员们用生动精湛、细腻逼真的表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优美流畅、扎实圆熟的曲调,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巧妙的艺术构思,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人物阮大铖、史可法的身影,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变名而不失其真,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御史夫人》“巧”“简”“美”。全剧通过“御史夫人”的表演来折射历史人物左光斗的清廉与担当,舞台比较干净,没有过多包装和舞台实景,回归传统黄梅戏以剧情人物取胜,把整个空间让出来给演员发挥,通过演员的大段唱腔和表演来凸显戏曲的本身特色。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电光效果来进行舞台美化,舞美干净精致,景很少,一景多用,通过戏剧冲突本身来展现艺术表演的美。整部剧的唱词、舞台呈现和演员表演的艺术品位高。两个小时的演出自然流畅,扣人心弦,矛盾冲突震撼人心,受到台下戏曲爱好者以及普通市民的热捧。

  这部戏最大的难点和亮点是写左光斗,但左光斗却没有出场,剧本按照黄梅戏剧种特点和要求,着力塑造女性角色,通过聚焦御史夫人来侧面烘托左光斗的形象。戏剧开场展现修筑江堤场面,左光斗不仅是谏官,也是水利专家,一心为民除水患。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左夫人为百姓做腌姜,女儿为民工洗衣衫,老父挑担送江堤。演出开始,一个一心为民的廉吏形象呼之欲出。这也为权阉诬陷左光斗贪污二万两银子,阮诚挪用工程款“帮”左夫人退还“脏款”、签“认罪书”,提供了“罪证”。于是一个致左光斗于死地的弥天大谎就这样出笼了。

    谁贪腐谁清廉?紧扣观众心弦,是非黑白颠倒,剧情发展扑朔迷离。由修堤到毁堤,既是剧情的发展,也是国运的象征。政治清明则堤固,贪腐横行则堤毁;廉吏能作为则国昌,权奸当道则国亡;正气弘扬则世风清,邪恶肆虐则民怨沸腾。《御史夫人》告诉人们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王丽娟领衔主演的御史夫人声情并茂,舞台动作生动传神,形象丰满。全剧正是通过她的牵挂纠结,她的思想斗争,她的灵魂煎熬,在戏剧冲突过程中思想觉悟逐渐提高,明白了舍生取义的大道理,最终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御史夫人”演活了,“铁骨御史”也就复活了。全剧在“御史夫人”识破阮诚的奸计后怒骂时狠狠地打他一耳光中达到高潮,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撇开“御史”和“御史夫人”这一社会身份,如果把《御史夫人》放在家庭伦理剧来考量,也是非常成功的。该剧体现的不只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更重要的是人与人心心相印、彼此协作的情感共同体,是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同心同力的内在联系。左光斗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三重角色,与左夫人作为儿媳妇、妻子和母亲的三重角色是相互对应的。左夫人的家庭伦理身份肯定了,左光斗的形象也就定位了。左光斗是进士出生,封建士大夫,他的抱负是传统儒家思想,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御史夫人怀抱左光斗遗留的“七弦琴”,退“脏”银票,拒绝在“认罪书”上签字,勇于杀身成仁,正是左光斗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最后的舞台场景“左氏宗祠”设置得好,权阉正法,左光斗沉冤昭雪,左父在史弘宣旨后坐地而薨。“门开了,左夫人出现,她一身白衣,满头银发,如霜似雪,默默走到左翁跟前,跪地叩拜。”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这个家庭经过漫长的痛苦煎熬,终于还以公道,令人扼腕长叹!“我为梧桐木,君为冰丝弦。音清声自远,和鸣到百年。”萦绕在观众耳畔心田,弦歌不绝。

  该剧创新还在于富于地方特色的钹舞队的设置。千变万化,有力的烘托氛围,制造场景,增添画外音,助推剧情发展。既在戏中,又在戏外。众所周知,歌队是早期的古希腊悲剧中不可或缺的戏剧元素,歌队在剧中不以扮演角色出现,类似于现代戏剧的旁白,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对于营造戏剧的仪式感十分重要。钹舞队同样具备上述功能,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角色身份,甚至介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在第四场,一开始“钹舞队扮‘银票’上,在左夫人眼前飘飞”,扰乱救夫心切的左夫人的心神。既而“钹舞队扮迎亲队伍上”,勾起左夫人的新婚燕尔的甜蜜回忆。“突然,气氛陡转,大门突然变得阴森恐怖。钹舞队改扮狱卒。”琴弦“崩断”,令左夫人惊魂,回到残酷的现实。钹舞队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这部剧目的艺术表达层次。

  总之,《御史夫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极富黄梅戏表演的艺术张力,是当今黄梅戏舞台上难得的戏曲精品。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艺术锤炼和积淀,终将成为经典剧目。

编辑: 徐鹏

清廉与担当:《御史夫人》的时代精神价值取向

本网特刊发王利华撰写的大型历史故事剧黄梅戏《御史夫人》剧评,以飨网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