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自主定职定薪 浙江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2018-10-30 15:28:00来源:浙江发布
  10月30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是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参加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2017年9月,浙江在“双下沉、两提升”基础上,在每个市各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将其作为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1个县(市、区)的39家县级医院、170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27个医共体,实施集团化运营,打开了机构“围墙”、贯通了服务“链条”,提升了基层能力、收获了群众口碑。
  整合县乡资源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让县乡机构成为“一家人”
  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施集团管理、整体运营和连续服务。县域建成统一的检验、影像、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等共享服务中心,每个医共体成立统一的医疗质量、人力资源、财务和后勤等业务管理中心,实施统一的药品、耗材和设备等集中采购。
  让人员使用成为“一盘棋”
  县乡医务人员实行统一招聘、集中培训和岗位管理,打破单位、科室、身份限制,实现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落实医务人员“县招乡用”政策,招录在县里,工作在乡镇。
  财务管理成为“一本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分类分项核算后拨付医共体,由医共体合理使用。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实行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
  落实简政放权 激发基层医疗卫生发展活力
  强化政府办医责任
  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组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医共体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卫生行政部门。
  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医共体内唯一法定代表人的治理架构。
  加强以群众受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
  把县域就诊率、医疗质量安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
  强化“三医”联动 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实行医保机构和医共体谈判核定医保预算总额,推广住院服务按病组点数法、门诊服务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付费等改革。
  加快药品耗材保障供应改革
  以医共体为单位设立唯一采购账户,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实施慢病长处方,方便群众看病配药。
  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将压缩的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和不合理用量,用于提升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优化医药费用结构,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坚持重心下移 提升群众身边的医疗服务能力
  做强县级龙头,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
  建立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等专病中心,推广微创外科和腔镜手术技术,减少县域病人外转。
  补好基层短板,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
  强化乡镇卫生院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中医药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住院服务和适宜手术,推动小城市和中心乡镇的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贯通服务链条,努力实现看病更省心
  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并与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衔接。
  打造信息共同体,努力实现就医少跑路
  建立统一的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医共体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改革举措,浙江将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在推进医共体建设中,医保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保群众健康,也是促进行医规范和就医有序的重要手段。
  截止2018年10月底,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5330万人,全省户籍人口参保率98%;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792元,其中财政补助515元;职工医保和基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和70%。
  医保基金实现可持续运行,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统一基本医保制度
  浙江将加快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纵向统一,推进基本医保市级统筹,缩小省域内医保政策待遇差异。
  重大疾病保障力度
  稳步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扩大大病特殊药品和诊疗项目范围,确保抗癌药在全省全面落地。
  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
  进一步拉开县域内外、县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有效就诊秩序。
  改进医共体医保结算方式
  在医共体内,逐步扩大日间手术和择期手术病种范围,进一步提高医共体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实施医保慢性病管理
  鼓励医共体全面推开慢性病连续处方,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最长可达12周,积极推进医保药品第三方配送,直接将药品配送到家。
  开展医共体医保移动支付
  12月底前,力争县级医院和所有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开通医保移动支付。
  现场,媒体记者提了不少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小布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问:医共体建设会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什么变化?
  马伟杭: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让群众不得病、少生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一是能让群众就近就医。医共体改变了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实施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
  二是能让群众节省医药费用。对医共体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将医保费用打包给县域医共体,实施“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倒逼医共体主动做好合理诊疗、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加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管理,节省群众看病就医的直接成本。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医,节省了交通、住宿等间接成本。
  三是能让群众获得更全面的健康服务。通过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动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和医保基金的“双守门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一直面临医务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请问医共体建设推进中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张平:医共体的人员统筹使用,不是原来简单的对口支援、人才下沉、上级医院派几个专家到下面坐坐门诊,而是医共体内所有人员实现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
  一是要实行人才统招统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人员由医共体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和统一管理。新进在编人员的户籍关系可以落在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或者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二是要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医共体建设强调要淡化身份编制、强化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单位、科室、身份的限制,真正实现人员使用的“一盘棋”。
  三是要实行自主定职定薪。医共体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由其自主评聘,也就是职称、薪酬等都要围绕岗位来分配。同时,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
  下一步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怎么改?
  王平洋:
  一是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合理诊治,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二是建立和推广适用于医共体模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对住院医疗服务,按DRGs结合点数法付费。
  三是对门诊医疗服务,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付费;逐步推行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就是要把病人留在基层,让老百姓得到最优的服务。
编辑: 魏炜

自主定职定薪 浙江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10月30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是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参加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