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看农村改革40年》专访——冯立田:从“土里刨食”到从“土里掘金”

2018-12-14 13: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乡村之声庆祝改革开放系列报道《我看农村改革40年》,今天我们专访到的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十佳农民”冯立田。
  冯立田,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6年,被当时的农业部评选为第三届“全国十佳农民”。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从1978年家庭人均2.5亩承包地时的“土里刨食”,到今天合作社共计流转1.5万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从“土里掘金”,冯立田经历的40年,可谓沧海桑田。
  冯立田:我们整个合作社现在经营规模达到了1.5万亩,具体到形式,一个是我们自己流转的,一个是我们以合作社为主体,租赁的、流转的,还有托管的。
  记者:在您小时候那会儿,还没有分田到户的时候,您家大概有多少亩地?
  冯立田:那个的时候我还小,我是1970年出生的,在我们这块,大概是1982年开始落实土地的承包到户,那时候家里就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弟弟,我们就是六口人的地,一家人差不多十五六亩地,一个人折合两亩半到三亩地。
  冯立田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倚田而立,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他,和乡亲们一起,见证了农村改革这四十年。
  冯立田:我特别有印象,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还在吃粗粮,上初中的时候,中午还吃黑面馒头,早晚还是吃窝头,但是到了高中,一切都在逐步地变好,这是从我们吃的、用的,这些温饱问题来看。
  从国家大的政策来讲,以前我们要交口粮,特别有印象,过去不管天气怎样,下雨、路上泥泞,都得是人扛着、车拉着,去临近的粮库交口粮,交农业税。到现在,口粮也免了,农业税也不用交了,政策也好了,现在对于我们合作社来讲,每年都是政府给农民补助资金,打到普通的农户银行卡上,这对农民来说,政策实在是太好了。
  记者:从1978年当时第一次有了包产到户,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又搞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把经营权给剥离出来,大规模的去流转土地,是不是也是从这以后的事儿?
  冯立田:对。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有了合作社法,2009年我们就成立了合作社,起初这个合作社就是五个人成立的,我们现在演变到1980多人。起初,农户也在观望,在等待,我们五户把土地放到一块,实施了机械化,当时还是小型机械化,把传统的粮食小麦玉米改种成蔬菜等一些经济作物,看到了我们收益之后呢,大家也都纷纷加入进来,这样我们是越来越壮大了,我们合作社也越来越好。
  记者:他们也是用这个土地来入股合作社吗?
  冯立田:对,有一部分是土地入股,也有一部分是拿资金入股的。
  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机械化、信息技术的引入,冯立田尝到了成本降低的甜头。2016年当选全国十佳农民时,冯立田曾踌躇满志地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像办企业一样去种地。
  冯立田:我感觉做农业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得懂经营。因为我成立了这个合作社之后,经营、管理、销售、财务都是不可分离的,其实跟工业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应该更细致。我们种一亩玉米,如果多用2到3个工,就会多出三四百块钱,这一亩地全年的利润就没有了,所以说,我就把以前管理工业的经验用到管理农业上,现在来看我们利润还是可以的。我们的合作社现在有认定了1.5万亩的无公害农产品,用互联网,完成这1.5万亩无公害的产品的认证,用物联网进行了全程检测。 
  面对未来,这位有着高中学历的农民企业家并不满足,他说中国农业的未来就是要将习惯了俯身耕作的农民将从繁忙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民真正成为体面而受人尊敬的职业。
编辑: 马婧婧

《我看农村改革40年》专访——冯立田:从“土里刨食”到从“土里掘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乡村之声庆祝改革开放系列报道《我看农村改革40年》,今天播出《从“土里刨食”到从“土里掘金”》——专访: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十佳农民”冯立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