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耕耘正当时|“智慧农业”为山东春耕保驾护航

2019-04-05 11:5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季盈盈 柴安东)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俗语道,“春荒不要懒,防荒多生产”,眼下,山东省的春耕生产工作正陆续展开。山东春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是全国小麦的第二主产区,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记者深入山东采访时发现,往日“挥汗如雨”的农田劳作景象少了,很多“自己跑”“自己喷”的共享农机,成为山东春耕春管的“主力军”。

  赵树江:这个机器的操作非常简单,打开“急停”开关,用公众号直接扫二维码就可以开始使用。

  正值春耕,记者来到山东德州德城区黄河涯镇黄庄西村,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赵树江正在给当地农户讲解“共享农机”的使用办法。

  赵树江:这个操作杆可以任意调节农机行使方向,喷头是独立控制的,喷雾大小也可以调节。

  打开开关、扫描二维码,手握遥控板,就可以使用“共享农机”作业了。农户吴长海家里有30亩地小麦,自从用上了“共享农机”,不仅省时省力、随“扫”随用,2元/次的实惠价格也让他非常满意。

  吴长海:平时用“共享农机”省劲儿多了。用喷雾器三五天都打不完的药,现在一上午就差不多打完了。价钱也合理,不贵。打得匀、跑得快。省工、省时、省力,我觉得挺好。

  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介绍,“共享农机”的研发初衷,是服务于每年在春耕等农忙期间使用次数有限的小农户群体。

  陈良:无论是运输车还是打药机,它都有季节性,不是每天都用。尤其是单个农户,如果自己买一台机器,要2—3万元,对一个农民来讲,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买来之后,可能用个十天、八天就闲置了。

  陈良说,通过国家倡导科技创新、“智慧农业”,他们不仅将“共享农机”应用在山东地区,也推广到了全国其他省市。

  陈良:现在在山东投放了397台植保型“共享农机”,服务站分布在临沂、滨州、东营、聊城、菏泽等地,每个服务站有5-7台机子。在全国投放了1692台“共享农机”,新疆是投得最多的。

  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告诉记者,现在在山东地区投放的“共享农机”,还是需要人来遥控使用的。而在黑龙江和新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已经把“智慧农业”和大数据运用到全自动遥感控制农机上了。

  陈良:假如你有1000亩地,我们提前运用卫星遥感,把程序编好,在手机上一按,机器就可以按照既定路线行走作业。理论上一个人可以控制N多台机器。

  而“智慧农业”还体现在精准喷药上,把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库、当地气象局往年数据和实地气象数据做三方对比后,可以自动调配药剂浓度。

  陈良:这就变成了一个全自动的精准喷药。老百姓以前用手压式喷雾器或拖拉机打药,一亩地的打药成本在17元,而使用精准喷药农机后,只需要7.2元。

  山东德州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韩金果感叹,科技让山东农业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往日农忙时农民挥汗如雨的劳作景象变得越来越少。

  韩金果:这几年植保变化很大。十年前,山东还没有像“无人机”这样的设备,十年以后变化很大,无人机、自主式拖拉机、大马力耕作拖拉机投入的很快。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农业科技发展飞速进步。一些原来不能机械化操作的,现在甚至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遗产。早在7000年前,已有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山东农业生产力发展最快、农产品增长最多的时期,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由于贯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山东省农业取得迅速发展。经过10多年的调整,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农业内部结构关系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用占全国7.2%的人口,占全国1.6%的土地面积,生产出全国7.6%的粮食,创造出占全国7.6%的农业增加值,发挥了农业大省的重要作用。

  在山东德州平原县,“科技感”同样是这里春耕春管工作的代名词。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六台喷灌机同时作业,而终端控制区只有一个人。

  记者:师傅,这么大一片地,您一个人看机器?

  郑师傅:对,现在比较科学,省工、省力,一个人看七八台没问题。我看的是六台,同时工作没问题。

  操作机器的郑师傅告诉记者,比起传统的漫灌,机械喷灌可以做到省工节水。

  郑师傅:漫灌比较费人工、费力,喷灌省水、省人工。我现在一个人看六台机器挺省心的。

  正在运作的是卷盘式喷灌机,平原县鲁望农业桃园东农场场长杨春雷介绍,喷灌机出水量小,喷洒均匀,可以达到“中雨”以上的效果。同样的面积,使用传统漫灌的用水量是喷灌机的3—4倍。

  杨春雷:老百姓传统漫灌1小时一亩地约消耗200方水,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卷盘式喷灌机,结合75型号和90型号,1小时的灌溉效率在一亩半左右,用水量在40-60方水,能节省2/3。

  杨春雷算了一笔账,以前大水漫灌一个人一台机器,现在使用喷灌机,可以一人同时操作九台设备。

  杨春雷:撤掉已经灌溉完的3台机器,现在一人操作六台,1天按10个小时工作是15亩地,六台就是90亩地。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平原县干旱比较严重,直接漫灌会导致肥料流失。除了节水、省工,喷灌的使用效果也远优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杨春雷将它比作“人工降雨”。

  杨春雷:漫灌会造成肥料流失,而喷灌更像“人工降雨”,渗透度达到15-20公分,和地下原有湿土可以接上茬,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和肥料养分的下渗。

  而距离桃源东农场不远的另一片麦田,小麦长势似乎相比要弱一些。

  鲁望农业桃园东种植负责人许幸正在和标正公司德州业务负责人杜军进行一项“增长套餐试验”。这里的小麦由于播种期延后,冬灌不及时,所以麦苗较弱。

  杜军:合作社这边的长势明显没有邻家的小麦长势强,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及时浇水,小麦的冻水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使用增产、营养,提苗生根的套餐药剂,让它尽快达到原先的生长状态。

  进入4月,鲁望农业的万亩小麦进入拔节期,负责人许幸告诉记者,如果试验成功,计划用“无人机”给弱苗地段进行一次叶面喷施,提苗壮苗,为丰产做准备。

  许幸:今年我们期望亩产在950斤以上,现在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实现丰产丰收。

  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在智慧农业的引领下,今年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6078.9万亩,小麦春季苗情群体合理、个体健壮,一、二类苗占比达到85%以上,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和常年,是近几年苗情较好的一年。

  而除了粮食,农业现代化也让山东的蔬菜种植不断突破瓶颈。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所长李涛表示,以番茄为例,目前,我国设施番茄生产主要存在设施环境自主调控能力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建设智能温室,对温、光、水、气、肥等条件进行自主调控,进一步保障了蔬菜生产安全。

  李涛: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智能温室来调控温度、光照、水分、二氧化碳等设施,来适应番茄生长的环境,从而保证产量的稳定,保证市场的共赢,也就避免了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农业科研人员,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编辑: 方婧

耕耘正当时|“智慧农业”为山东春耕保驾护航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遗产。早在7000年前,已有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