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贵州山区农业发展新思路:调减玉米 紧盯市场

2018-06-27 13: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记者张兆福 贵州台左明 陈强)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以来,贵州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如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构建新型农村……这关系到贵州280万贫困人口是否能如期实现脱贫。

  对贵州省来说,科学引导农民调减玉米种植规模、突破传统种植模式非常重要。目前,贵州省农委表示,贵州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达到792万多亩,各种改种替代经济产业正在形成,为贫困山区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子。

  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双龙乡杨寺岩村,种植大户陈祥的红粮种植基地十分热闹。几天时间,这里迎来六批别的村子里前来参观的村民,他们都是来学习红粮种植技术。陈祥一边教授大家制作营养球,一边说着种植红粮的好处。

  陈祥:我们这里种植红粮已经有三年了,我们这边的老百姓觉得种植红粮的效果比玉米好,就没有栽种玉米了。

  三年前,陈祥开始试种红粮,告别传统的玉米种植,通过种植红粮,他的收入翻了几番。尝到甜头后,将自家的土地都种上了这种经济作物。

  陈祥:我去年红粮收入有4000多斤,收入15000多元,如果种植玉米大约收购2000斤,折算成收益大约就是2000元左右,种红粮划算得多。

  产业发展贵在因地制宜。双龙乡大坝村村民有种植大树茶的传统,在村委带动下,当地充分发挥优势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大树茶。通过流转荒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坝村计划育苗30万株。双龙乡大树茶基地负责人陆安均介绍,他们下一步还将聘请专业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将效益最大化:

  陆安均:现在工人有一二十人,我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让群众们看到效益。

  看中大树茶产业的前景,大坝村村民陆定祥毅然把家里的土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依托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的东风,陆定祥有了三份收入。

  陆定祥:我的土地都流转入股到合作社里了,现在我又在合作社里干活,100元一天,以后茶叶成熟了还能参与分红,比种玉米强得多。

  辣椒4000亩、蜜柚600亩、大豆500亩、食用菌60万棒……今年,当地政府通过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已经初见成效,实现产业有形、产业有量、产业有效。

  在贵州黔南州龙里县,当地以农业园区蔬菜产业发展为抓手,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新景象已经显现。

  眼下,在龙里县湾滩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200亩角瓜已经成熟。工人们忙着采摘、运送、装车,将这些新鲜的角瓜输送到贵阳及周边的蔬菜市场。龙里县湾滩河镇副镇长陈兵说,这个园区内流转了近千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昔日的玉米地变成了高效益的精品蔬菜基地。

  陈兵:通过几种模式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一是企业带动;二是通过合作社;三是引进种植大户。

  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以来,作为省级重点农业园区之一,龙里县统筹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围绕扶贫产业,鼓励农户种植经济作物。龙里县湾滩河镇副镇长陈兵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村民增收渠道被大大拓宽了。

  陈兵: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大户一天的用工量最高峰到达200人,另一方面蔬菜大量上市,比如小瓜,200亩的规模,目前市场价格每斤8毛钱,其他的如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在陆续上市。

  目前,龙里县成功创建了3个省级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产业组合、长短结合、企农联合的“一定三合”产业扶贫发展模式。2018年春耕,全县完成玉米种植调减4.73万亩、刺梨种植3.5万亩、金银花种植0.48万亩,为全县如期脱贫出列打下坚实基础。

  放眼贵州省,全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接近800万亩,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改种替代经济产业正在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编辑: 孔明

贵州山区农业发展新思路:调减玉米 紧盯市场

今年以来,贵州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如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构建新型农村……这关系到贵州280万贫困人口是否能如期实现脱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