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云南宁洱发力脱贫攻坚 闯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

2018-05-04 11: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陈鸿燕)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云南省推出一系列脱贫新举措,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在脱贫摘帽工作中,创新举措,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建设民族特色示范村,出台“两保一训”教育扶贫措施;开展特色产业行业培训,为待业青年搭平台,谋出路,闯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2017年,宁洱县勐先镇和平村的村民李天儒将3000元的贫困人口资产收益本金入股到村里的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家6口人得到了2160元的资产收益扶贫,有了资金的收入,也有了稳定的产业,李天儒相信他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李天儒:我们刚刚去看了豪猪,豪猪越来越多,也要给我们分红了,分红给我们以后各方面收入就高起来了,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随着产业扶持措施的实施,宁洱全县85个行政村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市场链接作用,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村民孙美芝是磨黑镇团结村岔河小组的2017年贫困户动态管理识别的蓝卡户,按照宁洱县实施的资产收益产业扶持措施,她加入了团结村茂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光在2017年拿到了分红,还到基地打工,学技术,为自己今后发展产业找到了门路。

  孙美芝:入股分红,我家有1400元。我来跟他们打工,栽豆子、管理、浇水等各个方面都学到了一点经验,以后我们自己种,这样收入更高,可以多赚一点钱。

  团结村茂源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在每年的冬季引进品种多样的短期冬农作物种植,2013年引进的新兴产业甜脆芒果发展至今已有5300亩的规模,还发动全村群众包括建档立卡户分别套种于烤烟地、玉米地,补齐了团结村中长期产业的短板。磨黑镇团结村党总支书记刘松:

  刘松:我们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到2020年,可以实现户户都不少于一亩的中长期产业和短期产业,在收入方面,户均每亩的产业收入不少于3000元。

  在宁洱县产业扶持措施的助推下,按照“一乡(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布局,切实增强了产业扶贫“造血”功能,确保了贫困户收入有保障、可持续。宁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罗东保:

  罗东保:目前的产业,包括14.5万亩的有机生态茶,10万亩的咖啡,10万亩的油本木料坚果,5万亩的烤烟,还有10万亩的蔬菜,分布在九个乡镇,覆盖85个行政村所有的群众。我们的建档立卡户户均都有两项,以上的产业支撑,可以实现短期脱贫、中长期致富的目标。

  进入春季,宁洱各地茶园新茶萌发,各族群众抓住节令,穿梭于茶园间采摘春茶。宁洱县德化镇荒田村的茶农李文英家有10来亩茶地,新芽一发,左邻右舍的傣族、拉祜族邻居们都来帮着采。

  李文英:今天我家采茶叶,大家都来帮我,春茶发得很好,大家互相帮忙一起采。

  李文英是一位从其他村子嫁到荒田村上阿宽小组的彝族女子,虽说是嫁进来的“外地人”,不过多年来,她与上阿宽小组的其它民族邻居们相处融洽,尤其是一到农忙时节就要相互帮助,这已经是上阿宽小组村民自发形成的一则“民约”。

  李文英:遇到困难大家都来帮忙,忙不开的时候他们也来帮忙。

  荒田村上阿宽小组是一个居住着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和满族的少数民族村寨,一直以来村民们都保持着邻里和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2016年12月,上阿宽小组被列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里的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500余万元扶持村民种植薄壳山核桃200亩,提升改造茶园200亩;新建村级活动室、公厕、垃圾处理池、太阳能路灯等;对26户民居房进行庭院花台修建、外墙墙体美化,昔日贫穷落后的荒田村上阿宽小组变成了如今极具民族特色、风情浓郁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宁洱县德化镇荒田村村主任王文明:

  王文明:以这种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更好地带动每个小组的产业发展,未来更快地实现脱贫。

  为更好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作用,近两年来,宁洱县在9个乡镇逐步实施50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和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宁洱镇上南温、大板桥等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德化镇绿荫塘、普义乡小渔村等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打造已初见成效。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延伸至乡村,引领山区群众探索致富路子,共同走向繁荣进步的新景象正蔚然兴起。宁洱县普义乡普胜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白慧兰:

  白慧兰:我们小渔村有民俗客栈可以住,可以乘船也有钓棚。游客来我们小渔村观赏、体验,让我们山区群众也像其它旅游景点一样,村民不出门也可以赚钱。

  每年3月是学生入校的开学季,多数学生在3月份的头一周都已办完注册手续后正常的进入课堂学习了,而在宁洱县的普洱中学,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却姗姗来迟。学生周永杰家住德化镇星火村,初一学年未结束就已辍学回家,按照教育扶贫控辍保学的有关工作要求,普洱中学积极组织各年级组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深入各村各组,多次对学生进行劝返,一对一进行家访服务和跟踪。3月14日,辍学回家的学生周永杰在老师多次劝导后重新回归校园。普洱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陈剑:

  陈剑:党员教师的任务是一对一的帮扶,建档立卡户的贫困学生,尤其是辍学学生,我们都是三番五次到家里做工作,经党员老师做工作以后,目前64户建档立卡户的学生全部返校入学。

  据普洱中学老师介绍,针对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回家的学生,宁洱县出台了“两保一训”教育扶贫措施,即保障学生就学,保障家庭减负,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就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各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

  辍学后再次回到学校的宁洱县职业高中学生黄宗正说,出去打工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找不到好工作,回到学校后学费住宿费都不用自己操心,都是国家完全帮扶,再次回到学校就是要好好学习。

  黄宗正:打工时计算机操作这些都不会,老师来家里家访做工作,我选择再来学校,多学一点专业,多学一些知识。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针对部分离开校门后存在打工缺技术、创业无门路的社会待业青年,宁洱县委政府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科、职教等部门优势,立足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职能部门行业培训,为待业青年搭平台,谋出路,努力使教育扶贫工作步步取得成效。宁洱县职业高中学校政教处主任杨萍:

  杨萍:作为学校技能培训老师,更感觉到有太多的技能培训需要我们去做,有太多的技术需要我们去传递,努力去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培训技能的全覆盖。

[责任编辑:王肖军 孔明]

编辑: 王肖军

云南宁洱闯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

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云南省推出一系列脱贫新举措,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在脱贫摘帽工作中,创新举措,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建设民族特色示范村,出台“两保一训”教育扶贫措施;开展特色产业行业培训,为待业青年搭平台,谋出路,闯出了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