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赤水河生态共享 发展共赢|生态保护就是经济效益

2017-09-25 14: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遵义台记者王启宏 李俊)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说到赤水河,人们就会想到伟大领袖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的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被称为英雄河、生态河、美酒河、美景河。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助推全面脱贫的发展新路。赤水市葫市镇紧邻赤水河,靠水吃水,镇里有不少居民靠打渔为生。去年9月1日起,赤水市全面启动赤水河禁渔工作,从事30多年捕捞工作的陈仕杰转行种植经济作物。

  陈仕杰:我们打了几十年的鱼了,一样手艺都不会,上岸以后比较担心我们的生活怎么办。

  赤水市政府出台相应的补偿政策,推出了渔民再就业培训。陈仕杰在“退捕上岸”后,便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开始了规模化的石斛种植。

  陈仕杰:感觉还可以,这个特色产业还是可以的,整得好年收入还是有一二十万。刚刚起步的时候,三四万的收入还是有。

“退捕上岸”种石斛的村民

  赤水市将石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石斛是名贵的中药材,赤水市非常适宜石斛种植,在赤水“退捕上岸”的群众中,五成以上都转产种植石斛,赤水市现代高校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万恩毅:

  万恩毅: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市金钗石斛的种植面积达8.4万亩,参与金钗石斛产业发展的农户是3万多人,直接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是9558人,今年计划脱贫一千人左右。

  赤水市旺隆镇前进村是贫困村,村里通过村民流转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种植了30亩石斛基地,将全村88户贫困户252人实现产业全覆盖。赤水市旺隆镇前进村第一书记黄艳:

  黄艳:今年10月份我们可以出售第一批石斛苗,有40万株,按照单价1块5每株来算有60万元,然后每个贫困户可以增收6000元以上。

习水县黔北麻羊养殖户

  赤水市种起了药材,习水县发展麻羊养殖。东明牧业是习水县从事麻羊养殖的重点企业之一。2015年进入习水县以来,羊存栏量达到800只。带动农户140户养殖麻羊,散养麻羊4000只。贵州省东明牧业有限公司经理范奇金:

  范奇金:我们的长远计划就是发展2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每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以“20+1”的模式带动50户贫困户,也就是每一户贫困户提供20只种母羊和一只种公羊,同时我们签订回购合同和免费技术服务,以确保贫困户通过这个产业脱贫致富。

  习水县马林街道尚华村村民王庆坤,去年到东明牧业上班,入了3万元的股金。一年红利就分到了6000元。

  王庆坤:我们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块钱,吃住老板全包,入了3万块钱,有五六千块钱的分红,一年轻轻松松挣了整整3万块钱,对于我的家庭还是比较可以的。

习水县黔北麻羊养殖基地

  与赤水、习水发展种养殖不同的是,仁怀市则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乡村旅游。长岗镇蔺田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今年以来,村里引进公司,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起蔺田现代农庄。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蔺田现代农庄负责人杨远帮:

  杨远帮:我们希望通过“三变”改革,就是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过程,让老百姓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据了解,通过蔺田现代农庄,累计带动群众128户,其中贫困户67户。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村民钟华珍:

  钟华珍:肯定是我们家里的产业搞起来更好,我们不用出远门(接)在家里面、在门口就可以赚钱,在家里面赚的钱,比在外面赚的钱还要经花一些,外面挣的钱自己在外面就花完了,没有带回家。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仁怀、赤水、习水三县(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财政总收入166亿元。脱贫攻坚工作走在贵州省前列,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融入长江经济带,开创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新未来。

  据统计,2016年,赤水河畔的贵州省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三县(市)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7亿元。“美景河”旅游业已成为遵义市山地旅游“井喷式”增长的一面旗帜。

编辑: 孔明

赤水河生态共享 发展共赢|生态保护就是经济效益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助推全面脱贫的发展新路。赤水市葫市镇紧邻赤水河,靠水吃水,镇里有不少居民靠打渔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