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黔山脱贫攻坚纪|搬新居展新颜

2017-09-12 14: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纪翔 贵州台刘燕 张勤月 李德丽 实习记者张诗函)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有一个地方,因为山乱如麻而被称为“麻山”。这里“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是被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群众的脱贫之路该怎么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与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特别策划《决战贫困——莽莽黔山脱贫攻坚纪行》,第七篇《搬新居展新颜》。

  秋日的早晨,天气微凉,穿戴整齐的谢兴海走出房门,按下电梯,从五楼来到位于一楼的贵州义龙富民服装厂,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个厂子是他家自办的,员工都是楼上的邻居。

  谢兴海:现在单很多,基本上都做不完,很多大单我都不敢接,机器不够用,怕工期赶不上。

  站在工厂门口,回头望望那40多层高的电梯房。他家的房子是个两室一厅,有80平米,水电气三通,小区里配套有学校、医院、超市,还有社区服务中心。眼前的这一切,谢兴海至今还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在他的印象里,那个“困”在石头堆里的苗族村寨才承载了他30年的记忆。

  谢兴海:没想到自己会住到里面去,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么高的楼层,基本上都不会有我们的一套在里面。我过去房子,就是一个老人家帮我们盖的一个房子,水电是特别的不方便。

  贵州的“麻山”“瑶山”,因穷闻名。这里“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而谢兴海之前居住生活的望谟县麻山镇前锋村,属于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且是唯一一个以“麻山”命名的极贫乡镇。在谢兴海的脑海中,前锋村举目皆是山,遍地都是石,几乎是被“埋”在石头堆里。要想从县城回家,不仅要驱车5个小时,还要徒步翻越一座乱石林立的大山。

  谢兴海:特别的贫穷,一下雨一打雷,基本上就要停电,一停就是两三天。没有自来水,八九月份就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挑水,最远的三四公里,而且都是小路。来回一次要3个小时,一桶水只够用一天。

  交通不便、水电不通,人均耕地只有0.02亩,祖祖辈辈喝“望天水”,吃“玉米饭”。压在麻山人身上的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

  2016年5月的一个清晨,一个由100多人组成的麻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进驻麻山,曾在这里做过六年书记的望谟县政协副主席胡亦任工作组组长。然而,这张麻山人熟悉的面孔也频频吃到闭门羹。

  胡亦:故土难离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节。虽然在那个地方艰苦,但是那是他的地盘。他搬出来以后,要离开自己的故土,投奔他乡,他有一种不安全感。到外面世界怎么样,他一无所知,所以他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他肯定接受不了。

  那时在工作组当厨师的谢兴海,也是被搬迁对象。空闲之余,他会跟着胡亦走村串寨,顺便看看乡亲们的态度。

  谢兴海:印象很深刻,就中老年人在家,第一次去可能让你到他家屋里面去坐一下,第二次去他可能凳子都不拿给你,第三次去直接关门。

  胡亦深知,摆脱贫困是麻山老百姓的热切期待。他们口中的“不愿搬、不想搬、不可以搬”,都是源于对政策的不理解。为了让搬迁政策深入人心,胡亦将麻山各村的村组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代表“收编”进工作组。

  胡亦:我们麻山虽然通过那么多年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但是它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没有产业的支撑,那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地区。我们现在不把政策讲通,不把形势给他分析好,不苦口婆心,用绣花的工夫去给他做工作的话,回过头来他会骂我们。

  “石头缝里求生存,世代劳作,却世代辛苦”,这样的动员话语渐渐让麻山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共鸣,谢兴海也动了心。

  谢兴海:经过胡主席跟我慢慢的沟通,然后拿那些政策啊、文件啊、条款啊给我看。这个政策确实可以,又不要你出钱,搬到这边来又有生活保障。我就想,行,那我就跟着去。

  “转过弯儿”来的谢兴海,带着对政策的理解开始走村串寨,上门给亲戚朋友讲他在工作组的所闻所见,也诉说着对搬迁之后新生活的向往。渐渐地,在搬迁同意书上签字的村民越来越多。而谢兴海也被村民们笑称“被策反的自己人”。

  谢兴海:你想,孩子上学近,老人要上医院那也是几分钟的事情,你去买菜也就几分钟的时候,相对我们老家确实是方便很多。慢慢开导,很多人从不愿意搬迁到积极参与。

  2016年11月1日上午9时30分,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马别安置区文化广场,唢呐齐鸣、锣鼓喧天,一场独具麻山民族地区风俗的入住新家仪式隆重举行。

  谢兴海和首批3000多名老乡,带着自己的家当,欢欢喜喜地搬进9栋电梯房里。和他们随迁搬来的还有几十棵柏枝树。它们被种在了新居广场里,寓意“百年安居,幸福美满”。

  为了让跨区域安置的贫困群众不仅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义龙新区不但将最好的地段留给了安置点,配套了学校、医院、超市等公共设施,还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帮助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让他们早日开启新生活,融入新圈子。

  如今,谢兴海在自家楼下开办了服装厂,还带动街坊邻居共同创业,被义龙新区授予搬迁创业带头人称号。看着挂在自己厂里的奖牌,谢兴海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

  谢兴海:获得这个奖也是意料之外的,心里面特别激动。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机遇。有这个政策让我们搬迁到这里来,感受到这里的新生活。抱着一腔热血来这里,也要创个业,带动周边这些隔壁邻居,给他们一个就业岗位。这是我的初心。

  搬迁群众石邦珍,既是谢兴海的邻居,又是谢兴海的员工。楼上居住,楼下上班的生活,让她很是满意。

  石邦珍:比以前好,现在一天30块钱,一下楼就上班,我想打算长期在这里了,方便多。

  2016年,贵州对45.8万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人。麻山就是被纳入“整乡搬迁”的一个试点,全部8812人将跨区域安置。

  截至目前,麻山还有5000多群众没有搬出大山。黔西南州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尧志说,他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搬迁。

  王尧志:现在老百姓得到实惠之后,从不愿意搬,也就是被动搬到主动搬,所以说一旦把这个过程完成了,2017年的任务再进一步的推进以后,2018年不用动员,搬的问题到明年就不是大问题了。

编辑: 孔明

黔山脱贫攻坚纪|搬新居展新颜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有一个地方,因为山乱如麻而被称为“麻山”。这里“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是被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群众的脱贫之路该怎么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