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确定合理补贴标准是有效实施轮作休耕的关键

2017-03-02 10: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部日前提出,今年继续扩大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其中轮作面积增至1000万亩,休耕面积增至200万亩。据了解,我国从去年起开始试点轮作休耕制度,中央财政为此安排了14.36亿元。

  轮作试点的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主要是玉米与大豆、薯类、饲草作物、杂粮杂豆及油料作物轮作。休耕的重点地区是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超标的重度污染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实行休耕轮作,实际上,就是给“操劳过度”的土地“减负”。

  郑风田:轮作的核心是保护土壤的肥力。这些年,由于过度追求产量,使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现在中央提出要实行绿色生产,转变生产方式。像长期在一块地里种棉花,病虫害不得了。很多作物都有这个特点。通过轮作不同作物,病虫害可以少很多,也减轻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部提出要化肥农药零增长,轮作是很有力的手段,这是主要意义。

  不适合生产的,比如污染的土地,就不应该继续再种了,要进行修复,还有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土地,也应该休耕。现在有些农民讲,地里不用化肥农药基本上不长粮食了,实际上就是“操劳过度了”,这些土地就应该通过休耕恢复功能。像东北的黑土地,有机质直线下降,通过休耕来慢慢恢复它的有机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主题就是现在别种,需要的时候,也就是恢复地力了再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合理设定补助标准。对此,农业部将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平台,推动农业理念创新、技术模式创新、投入产出效益模式创新、补贴机制创新和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曾表示,要把试点区打造成政策改革的“试验区”、生产方式变革的“样板区”,探索种地与养地相结合、轮作休耕与粮食供求调节相互动,形成制度并固定下来。郑风田指出,要有效实施轮作休耕,确定合理的补贴标准是关键。

  郑风田:补贴要按照农民的预期。现在种玉米还亏损,种小麦每亩地还能赚三五百。标准各地差别很大,第一不能给的太多,导致大家都去种;第二不能太少了,大家不愿意种。应该让农民有微利,即使不种还可以打工,这样农民会愿意休耕。家里没有别的事儿,自己种几亩地,至少能保证生活,这样农民可能不愿意放弃。像南方的一些丘陵地区,本来地就荒着,没法机械化,人工成本也很高,况且在山区,种的话,水土流失也很大,这些地区休耕的意愿就比较高,给些钱就行了。在平原地区,粮食产量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的地方,休耕的意愿就小多了。国家也是根据各地土壤条件来安排,不是谁想休就休了,应该在综合调研评估不同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综合的规划。未来一定会是在全国推开的。

编辑: 孔明

专家:确定合理补贴标准是有效实施轮作休耕的关键

农业部日前提出,今年继续扩大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其中轮作面积增至1000万亩,休耕面积增至200万亩。据了解,我国从去年起开始试点轮作休耕制度,中央财政为此安排了14.36亿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