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户籍改革“重庆样板”--“八件衣服”让农民安心进城落户

2016-08-17 14: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记者刘璐 吴新伟)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其中,破除中国惯有的城乡户籍制度,成为这一政策的最前端的重要一环。于是,户籍制度改革变成了转型中的关键。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成为“户改”的重头戏。

  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2170.5万人,上海常住人口2301.92万人,2015年重庆常住人口数量达到3016.55万人,按理说,人口越多,对城市管理的考验越大,城市人口承载的压力也就越大,外来人口流入的压力也会变大。

  可是重庆,却在实施户籍改革制度4年来,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过建立政策体系调动“转户”积极性,通过完善配套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落户城市、尽快融入城市。改革启动以来,全市已有436.6万农民变成了市民。

  作为农民工输出大市、就业大市的重庆,它的户改之路是如何走的?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户籍改革制度有无借鉴?从“农民”变身“市民”的重庆人,如今生活的如何?

  田军,重庆市巫山官渡镇当阳村生人,十多年前,带着期待和梦想来到重庆主城区打工创业,渐渐发展成为一名室内装饰公司的小老板,适逢政策允许,他有了在重庆市内扎根落户的想法。

  田军:想着离家也近,发展的机会也很多,待了几年以后,人家说有这个机会可以农转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就转过来了,就在人和派出所办的。作为一个农村人,那会儿对重庆都很有感情,因为重庆这座城市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要干净很多,重庆的绿化,街道干净啊,再说吃喝玩就不用提了,来重庆旅游的也很多。

  从“农民”变身“市民”,田军9岁的儿子作为随迁人员落户重庆主城区,享受到就近入学的便利。

  田军:他现在在人和实验小学上学,享受的是跟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不是这种农转城的话,孩子基本不可能在城里面享受这些待遇,除非有经济实力去买房,就是打工的来说,想买套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对于转不转户,户籍改革前不少农民工兄弟有顾虑:一方面作为农民工进了城,能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城市保障;另一方面舍不得附着在林地、土地承包制度等农民身份上的国家政策性保障。渝北区人和派出所户籍窗口民警冯璐璐告诉记者。

  冯璐璐:我们这边是新区,就业机会多,流动、务工人口也多,涉及孩子上学、医疗等问题,来咨询的挺多的。原先在农村的权益还保留。之前他们最担心就是在农村的权益没有了。

  “农民”变“居民”,户口本上只有一字之差,但进城之后生活质量咋提高、权益如何保障、“改革获得感”从哪里来,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户改”过程中,重庆共为农村居民转户进城设计了“八件衣服”。即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三件衣服”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的“五件衣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确保转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陈嘉玲介绍说:

  陈嘉玲:一是农转城以后,小孩出生只要加入了城镇户口,就可以享受城镇的医疗保险,第二涉及到小孩入园的问题,辖区两大公租房,一是洺兴嘉园,二是康庄美地,在小区里面都专门为转户居民设立了小区幼儿园。

  看似复杂的设计,恰恰体现了对转户居民意愿的充分尊重。重庆规定,农村“三件衣服”可“穿”可“脱”,是否“脱”、何时“脱”,完全由转户居民自主决定。退出有收益,保留也无妨,都不影响“领取”政府为转户居民提供的城市“五件衣服”。重庆市户改办官员、市发改委改革试点处负责人傅倩倩介绍说:

  傅倩倩:坚持落户居民自主处置农村权益。进城落户居民在退出农村土地前,可继续保留与农民身份相关的待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进城落户居民依法处置宅基地和承包地。对进城落户农民工退出的宅基地,可通过“地票”制度实现财产收益。

  “三件衣服”凭自愿,“五件衣服”有保障。对政策进行了详细了解之后,52岁的蔡银淑自愿退出了自己的宅基地,放心的来到了城市,如今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环境部主管。通过“地票”处置变现后,添了几万块给儿子买了新房,自己也住上了有保障的公租房。

  蔡银淑:农转城是2013年3月份。我们是农村户口,也就是农村的待遇我们会享受,城里头的待遇我们也会享受。如果是农村来的没有农转城,申请公租房的考核标准非常严格,在外面租房子价格要高得多,加上公租房环境也比较好。现在我们是住的公租房,后来给我们儿子也是买了房子的,但是因为人比较多,大家子人,都住不下。

  数据显示,重庆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改革前的29.2%上升到了目前的47.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1.6%上升到60.9%,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城镇化脚步清晰可见。重庆市户改办官员、市发改委改革试点处负责人傅倩倩介绍说,城市“五件衣服”的设计,顺应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均等化的时代趋势,而保留转户居民农村权益,则真正实现了“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

  傅倩倩:改革启动以来,通过“地票”交易,大量闲置废弃宅基地被复垦为耕地,而且地票价款净收益全部反哺“三农”,既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拓展了空间,又坚守了耕地保护的红线,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发展。

  重庆户籍改革制度探索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思路、政策体系及实施路径,正给其他地区带来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以农民工为主体、以稳定就业为前提,符合“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傅倩倩也表示,多赢效应也同样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户籍改革制度正在给这座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傅倩倩: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推动进城务工农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进城,稳定劳动力资源,避免了沿海地区劳动力“钟摆式”流动,改善和促进了生产力,客观上也促进了招商引资,推动了各类产业稳定发展。

编辑: 孔明

户籍改革“重庆样板”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其中,破除中国惯有的城乡户籍制度,成为这一政策的最前端的重要一环。于是,户籍制度改革变成了转型中的关键。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成为“户改”的重头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