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攀比择校让农村家庭致贫 不应该重视教育?

2015-09-08 10:51: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在消费主义不断盛行的当下,教育也逐渐成为了相互攀比的“村落竞赛”。专家在四川省某农业大县调研发现,该县一些种、养植业大户家庭中的孩子,75%都在县实验小学或者实验中学就读,10%在附近城市的学校入读,10%在附近另外一些教学质量更好的乡镇办的小学和初中就读。仅有5%就读于本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这些孩子普遍都是村里的贫困家庭子女。

  把孩子往条件好的学校送,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候村里有人赚了钱,而没有送孩子去好的学校,就会被其他人指责“小气”。孩子在什么样的学校上学已经成为村民们相互认知的标签之一,以至于有家庭为了不“落伍”,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去好学校,进而导致家庭因教育致贫。

  比拼教育,对不对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问题的根本并不是村民的攀比心,而是所暴露出的我国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

  熊丙奇:现在乡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它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拉大。一些优质的资源,实际上是在向城镇集中,乡里的小学的办学质量很难得到乡村居民的信任,很多学校的规模在大量急剧地萎缩。这实际上就反应出教育的城乡差距,这个导致了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或者说,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只能花更多的钱,送孩子去上更好的学校。

  针对这种情况,有的人会劝乡村的家长不要去攀比,不要去盲目地去择校,要顾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但实际上,家长会考虑这个问题:我送一个孩子去差的学校读书,读完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可能性进好的学校,那我还不如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今后可能会有出息。这个不是说要家长理性就能理性的,而必须切实地去改善现在乡村学校的办学环境,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

  实际上我们很多的研究调查都显示,我国乡村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短板。乡村教师的待遇低,乡村的教学点基本上处于一种低级的状态。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送孩子去城镇读书,使得乡村教育进一步萎缩,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就更大。这就使他们承受更多的教育负担。第二个方面就是,有的乡村家庭就可能觉得送孩子(去城镇上学)这么艰难,在乡村读书又没有什么出息,有可能就让孩子辍学。

  有调查显示,近几年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辍学率越来越高,有的地区还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熊丙奇认为,如果不去解决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那么我国乡村学生的求学之路会越来越艰难。

  熊丙奇:国家最近已经出台政策,要对乡村教师进行扶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现在问题在于,对乡村教学有多大的扶持力度?去年两会期间,还有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成倍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是需要国家认真地思考的一个问题。要通过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来保障乡村教师的待遇。

  第二方面就是要对现在整个乡村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我国乡村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是升学教育模式。升学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乡村教育,把最优秀的人才送到大学读书,其实这是一种背井离乡式的教育,结果就会导致当地很多农村地区教育越发达,结果是当地的人才越少,越贫荒。我们必须要改革整体的基础教育的模式,关注学生的真正的个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果说我们不在这方面去进行深层次地改革,那么乡村教学一直围绕这种“升学教学”的模式的话,迟早有一天,乡村“升学教学”模式是会破产的。

编辑: 洪越

攀比择校让农村家庭致贫 不应该重视教育?

在消费主义不断盛行的当下,教育也逐渐成为了相互攀比的“村落竞赛”。专家在四川省某农业大县调研发现,该县一些种、养植业大户家庭中的孩子,75%都在县实验小学或者实验中学就读,10%在附近城市的学校入读,10%在附近另外一些教学质量更好的乡镇办的小学和初中就读。仅有5%就读于本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这些孩子普遍都是村里的贫困家庭子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