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近日,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出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中国标准视听资料号第1部分:视听作品标识符(ISAN)》等五项国家标准草案意见。
这五项国家标准包括《中国标准视听资料号第1部分:视听作品标识符(ISAN)》、《中国标准视听资料号 第2部分:版本标识符(V-ISAN)》、《中国标准音乐作品号(ISWC)》、《中国标准文本号(ISTC)》和《音乐、电影、视频和出版产业内容传递与权益管理用标识符和描述符的功能要求》。 上述标准是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提出、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制定。这些标准均修改采用了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可使所有音乐、电影、视频、文本等都获得一个全球唯一的编码标识,广泛应用于文化内容无形创作的身份辨别,信息检索、信息交流、信息管理以及权属确认等。 我国制定这五项国家标准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国内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的声浪日益增高,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相关工作成效显著。面对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盗版行为,由于其涉及的地域广,品种多,数量大,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取证困难,使采取的各项措施往往难于奏效。制定这些标准,正是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采取的重要技术措施。《中国标准视听资料号第1部分:视听作品标识符(ISAN)》等标准的推出,将对虚拟文化对象进行有效的身份辨别和管理,伴随标准的实施,必将实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等工作的突破。也有媒体担心:对于长期享受免费网络资源的用户来说,这可能是美餐的最后一道甜点,特别是在经常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广告、传媒业,面对新的规则,网络用户是否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了呢? 《中国标准视听资料号第1部分:视听作品标识符(ISAN)》等五项国家标准草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稿如下: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