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时装与个体穿着效果的矛盾

2018-10-19 09:23:00来源:天津日报

  凡是身心健康的人,都喜爱新鲜事物,如以服饰心理学而论,其实人们都对新流行的时尚装束有感知,只不过有些人敏感且马上行动起来;有些人则看到了却对此没有浓厚的兴趣,更不屑于追时髦;还有些人则比较麻木,根本不知道眼下流行什么时装……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流行什么样装束,肯定牵涉到款式、颜色、花纹和质材。那么,是不是穿上就显得时髦呢?这只能说懂得并在意的人能看出某人跟上了潮流,至于说本来就不知道的人,任凭周围或电视上明星穿上了什么最前沿的时装,也一概无感觉。

  再一点,就是流行的时装都是穿在模特身上或套在人形台上好看,但是穿在每一个着装者身上却差异很大。即使说新的装束就具有美的意义,可是也要看“衣服架子”。我们时常看到,同样是最新服装式样和穿法,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取得时装效应,其中有不少是不显其美反现其丑。

  举个例子说,锥形裤又到了。这种上肥下瘦的裤形流行过好多次,鲁迅笔下就曾嘲讽过站在那像圆规似的两条腿,尽管那不是时尚,或许是脚踝处扎着腿带,可是能够说明,这种裤形不是所有人穿着都好看。我见到近来很多男歌星和时尚青年都穿着这种锥形裤上台,由于脸部和上身较胖,显得整体很不稳定,越往下越紧瘦的裤腿愈发使人感受到上体的块头儿太大,也许现在人讲求这种卡通效应,只是实在是不好看,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时装历来是推陈出新的,永远是改变刚刚流行的样式、色彩或配套形式。时新的装束自人类有了饰件或衣服起就开始出现了。中国唐代的白居易诗中已有“时世妆”之说,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中,以“山地人”和居住在海滨的“阿拉佩什人”为例,说明阿拉佩什人更为时髦,原因就是他们能从沿海商人的过往船只上买到新式的装饰品或实用品,尽管只是贝壳佩饰或篮子和罐子。而山地人又从海滨人那里学到新的草裙编织方法和不同式样的发型。这说明,现代时装的概念虽说才通行百余年,但人类对时装的追求心理是与生俱来的。

  我研究服饰文化学三十多年,后来感到白居易《上阳人》中说这位早年选进宫中的秀女“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结果是“未容君王得见面”,这些是可信的,因为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可是,说她依然是“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或许有些渲染的成分。除非是她本人固守五十年前的时装,不然的话,即使她再深锁宫中,也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外面时尚的变迁。

  这就是说,时装是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的,而且人们在购新衣时,肯定会趋向于时装,只不过是本人穿上是不是合适。除了前面举过的胖体型穿锥形裤以外,还有时兴肥大衣服时不是体型略胖的人穿着好看,恰恰是穿在商场里瘦于正常人体型的人形台上显得优雅。正如圆脸人不要选圆形眼镜,哪怕正时兴,因为容易产生重复感。体型较瘦的人不适合过于适体裹身的衣服,即使流行“小一号”,那也会暴露本人身体的不足……

  总之,时装是时装,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这就是时装与个体穿着效果之间的必然矛盾。怎么解决呢?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那就是顺应流行趋势,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起来浅显,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涉及所有着装者,因为它包含在服饰社会学、服饰生理学、服饰心理学范畴之内。

编辑: 褚夫晴

时装与个体穿着效果的矛盾

时装与个体穿着效果的矛盾(图),再一点,就是流行的时装都是穿在模特身上或套在人形台上好看,但是穿在每一个着装者身上却差异很大。这就是说,时装是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的,而且人们在购新衣时,肯定会趋向于时装,只不过是本人穿上是不是合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