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丹凤:就业扶贫让群众端上“金饭碗”

2019-03-19 16:21:00来源:陕西日报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市丹凤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55个村(社区)中有89个贫困村、26个深度贫困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5344户50848人。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丹凤县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法宝,统筹用好用活就业创业扶贫各项政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全面优化的政策组合,让群众端上了脱贫的“金饭碗”。

  城里老板抢着要我

  商镇东峰村村民杨粉玲,今年43岁,有近20年的外出打工经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她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

  2016年以来,丹凤县为了强化就业管理服务,在全县155个村(社区)设立了就业服务信息员岗位,县上每年定期安排各村信息员对本村人员求职状况和就业技能培训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并上报。县人社局、就业管理局根据上报情况,结合县内外企业用工、农村现代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岗位等需求,详细制订就业培训计划,形成涵盖种植、养殖、编织、烹饪、家政等22个工种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菜单”,由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在培训“菜单”上“点菜”。为了达到实用、方便的目的,人社部门将培训班办在了田间地头、工厂及务工人员聚集的南京市雨花台区。

  杨粉玲根据自身情况,点选了家政服务培训。通过反复学习提升,她相继掌握了保洁、居家看护等家政技能。她说:“我现在一月能挣4000元,还不用到处跑,城里的家政公司抢着要我,我再也不用当贫困户了。”

  据了解,近3年丹凤县已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660人,共有994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1693人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稳定增收。

  务工脱贫不出镇

  “目前,我们厂子100多名员工全是来自社区的住户,其中贫困群众30多人。工厂实行‘保底工资+计件+奖金制度’,工人可灵活安排上班时间,实现家庭工作两不误……”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工厂负责人张丽洲向我们介绍。

  支持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发展,积极带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务工脱贫不出镇,是丹凤县就业扶贫“五个五”工程的重要内容。3年多来,丹凤县就业管理局积极宣传引导当地就业扶贫基地的发展,通过每吸纳一名贫困劳动力给予500元的一次性奖励,促进扶贫基地聘用贫困劳动力。

  易地搬迁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但习惯了农耕模式的群众,搬迁后能否留得住、能脱贫?丹凤县从建设移民点社区工厂入手,一方面通过水电费、厂房租金补贴的形式鼓励当地企业发展社区工厂;另一方面加大社区工厂招商引资力度。目前,丹凤县已建设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29个。

  贫困户变成创业户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作为丹凤县最为偏远的深度贫困村,武关镇阳阴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2017年,村里的贫困户张顺明通过享受信用村创业担保贷款4万元,种植香菇1.5万袋、天麻300窝,家庭纯收入达到8万元。今年他还计划将香菇种植扩大到2万袋,天麻种植扩大到500窝,同时发展林下散养鸡1000只。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发展致富产业,张顺明从贫困户变成创业户。

  这是丹凤县探索实施的“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创业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丹凤县人社部门积极与省市人社部门协调争取,将丹凤县纳入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建设试点县。

  丹凤县结合农商银行信用村贷款评估评定办法,制定下发了《丹凤县创业担保贷款信用镇村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信用村建设的原则、对象标准、办理程序和享受优惠政策内容。依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创业现状,丹凤县还制订了信用等级评定表,依据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状况和类型,设定评分标准,设置了袋料香菇、土蜂养殖、中药材、核桃树等评分内容,将资金扶持范围确定为不超过5万元和8万元两个档次,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村贫困户的创业需求。

  通过整村认定信用村的办法,降低担保条件,破除融资门槛,第一批认定了阳阴村等12个信用村,让村上包括张顺明在内的26户贫困群众户均享受4万元至8万元的3年全额贴息贷款,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自主创业“融资难、担保难、抵押难”的瓶颈问题。目前全县已享受信用村创业担保贷款145户,涉及人口507人,发放贷款838万元,带动580人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丹凤县就业管理局副局长王玉虎说:“2018年,全县7226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扶贫实现了稳定脱贫,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 王佳爱

丹凤:就业扶贫让群众端上“金饭碗”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市丹凤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据了解,近3年丹凤县已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660人,共有994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1693人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稳定增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