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陕历博2019年将举办23个展览

2019-01-03 17:47:00来源:陕西传媒网

  陕历博召开“2019年新展览计划新闻发布会”

  观鸟捕蝉图

  鸳鸯莲瓣纹金碗

  文物是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载体,作为文物收藏机构的博物馆只有通过推出一个个展览,才能让公众开启文化之旅,洞见历史,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2018年12月2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召开“2019年新展览计划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即将在2019年推出“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国”、“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等23个新展览项目。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让文物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丰富的文物、生动的展览陈列能够让公众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事实上,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积极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已举办大型历史文化艺术类陈列展览100多个,用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请进来 让您在陕历博开启文化之旅

  “我们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收藏了171万多件文物,汇聚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历史,除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和‘大唐遗宝’‘唐代壁画珍品’主题展外,每年都会根据馆藏文物资源和其他文博机构友好合作,推出原创性的展览并从境外引进展览,让观众在陕历博能够‘一眼千年’,开启愉悦的文化旅程。”2018年12月2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部长董理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将策划举办“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国”“汉风藏韵——元明清金铜佛像艺术展”等12个国内展览,同时从境外引进“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和“世界遗产图片展”。

  你见过用鱼皮、树皮做成的衣服吗?2019年1月29日,“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黑龙江鱼皮、兽皮、桦树皮历史文化特展”将在陕历博开幕,这次展览展出赫哲族鱼皮衣、鄂伦春族狍头帽、鄂伦春族桦皮用具等展品180多件。其中,用不同鱼皮制作的鱼皮衣造型精美、质地耐磨,展现了北方民族的精巧手艺,多元融合的文物也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除了渔猎文明的精巧与新奇,商贸往来频繁的唐蕃古道上,同样演绎着历史的传奇。唐蕃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跨越了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是唐代以来由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的必经之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维系民族情感与区域联系的纽带。直到今天,这条道路仍在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10月24日,由青海省博物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1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将开展,200余件(组)展品将再现“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古道繁荣景象。

  陶器,曾经是先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盛水、装粮食、烧煮食物,用的都是陶器。粮食渐渐充足时,就有闲情逸致的先民用天然的矿石颜料在陶器上绘制各种图案,于是便有了彩陶。2019年6月20日,为配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110周年而举办的“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国”展览将华彩亮相。展览以陕西地区出土彩陶为主,借展甘肃、河南、辽宁等12个省市的彩陶文物共200余件(组),分为“彩陶的源流、彩陶的艺术、彩陶的时代、彩陶的格局、彩陶的社会”五个单元,展示彩陶在早期中国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陕西传统文化贡献的力量找到切实的依据,为中华文化寻到根、溯到源提供科学实证。

  走出去 文物“巡游”讲述陕西故事

  陕西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为了宣传陕西文化,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已举办大型历史文化艺术类陈列展览100多个,用实际行动讲述陕西故事,传承中华文明。2018年12月29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召开的“2019年新展览计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该馆将继续加强国内文化交流,将在辽宁、吉林、广西、深圳等地推出“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永远的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清冶铜华以为镜 莹光如水照佳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代铜镜特展”等6站巡回交流展。

  “除了国内巡展,陕历博(陕西文物交流中心)将在2019年主办2个出境展览,协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3个境外展览。”据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交流部副部长吴海云介绍,这几个展览分别是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举办“秦始皇和兵马俑:永恒的守卫”,赴泰国曼谷国家博物馆举办“秦兵马俑展”;协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大三国志展”,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瑰宝展”等。

  “自1965年陕西文物开始走出国门到2018年,陕西已在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座城市,举办了以秦始皇兵马俑、古代青铜器、汉唐丝路文物等为主题的各类专题展览240余个,观众数量超过一亿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表示,文物“巡游”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陕西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陕西”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4件国宝将亮相特展 “天马西来”打头阵

  如果在丝绸之路上旅行,您沿途会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天马的趣闻。1月2日,您将在“天马西来——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汉鎏金铜马”上目睹这匹出土于汉武帝茂陵随葬坑中的“天马”。“自2018年5月18日起,陕历博为向海内外公众展示陕西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特选择陕西最具代表性的国宝文物策划专题展览进行系列展示,淳化大鼎和跪射俑已先后在‘国宝厅’展出。”董理说,即将亮相的汉鎏金铜马特展为系列展的第三个,由陕历博与茂陵博物馆共同举办。

  在领略“天马”神采之后,2019年4月,“陕西国宝展系列特展之唐代壁画‘观鸟捕蝉图’”将让观众再次一饱眼福。“观鸟捕蝉图”1971年出土于乾陵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图中共三人,左侧一侍女,头梳高髻,身着窄袖小襦,肩披绿裹红面的帔帛,帔帛右襟轻搭于左臂之上,下身着绿色曳地长裙,右手握簪子搔头,仰头看天空中的飞鸟;中间一名为男装侍女,头梳球形髻,身着圆领窄袖袍,腰系黑带,带下挂囊,下着束口裤,足穿尖头线鞋,举起右手在全神贯注地捕打树干上的一只蝉;右侧一侍女头梳高髻,身着小襦、帔帛,长裙曳地,双手挽帔帛交叉于胸前,双目微闭,立于树下,好像在遐思。“观鸟捕蝉图”中的人物造型准确,比例适度,画中的人物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绘者以高度的写实手法,用精练的线条勾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内在心理和思想,在表现其丰满腴润的面容、窈窕婉丽的身形同时,又揭示出她们幽闲深宫,百无聊赖的寂寞生活。

  “除了汉鎏金铜马和观鸟捕蝉图,我们还将在2019年7月份和11月份推出两期国宝特展,到时会展出哪两件国宝,让我们共同期待吧!”董理说。

  开放9年受青睐 “大唐遗宝”展将换新装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个银罐,银罐内装满了文物。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等。

  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发掘之后,两瓮文物被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室内进行清理登记。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这个轰动世界的发现自1970年现世之后,绝大部分一直都秘不示人,除了少有的三四件文物外,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过,基本上藏之高阁。直到1971年初,何家村遗宝的部分文物才在博物馆展出,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丈八沟陕西宾馆展出,请西哈努克亲王参观。1971年6月,北京故宫慈宁宫正殿举办了“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出土文物精品展”,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批唐代文物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展品。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2010年4月6日起,“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常年展出,这是“大唐遗宝”自1970年发现以来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展出出土文物精品300多件(组),其中包括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和鸳鸯莲瓣纹金碗四件国宝。“展览开放9年来,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珍贵的展品广受好评,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并于2011年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董理说,随着近年来国内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陈列艺术的演变、观众需求的提高,该展览在许多方面亟待提升完善。如在内容、展品方面亟须补充学科前沿成果,在形式表现方面亟须补充新的展示技术手段,在设施设备方面亟须更新换代以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对该展览进行提升改造非常必要。目前,新展览的设计正在进行中,计划于2019年9月完成更新并长期对外展出。记者 赵争耀  

编辑: 刘昱

陕历博2019年将举办23个展览

展现风华 陕历博2019年将举办23个展览,“除了国内巡展,陕历博(陕西文物交流中心)将在2019年主办2个出境展览,协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3个境外展览。在领略“天马”神采之后,2019年4月,“陕西国宝展系列特展之唐代壁画‘观鸟捕蝉图’”将让观众再次一饱眼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