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26日消息(记者唐奇云)作为奉贤老城区第一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南桥源”建设启动暨二号院改建工程(一期)开工仪式今天(26日)上午在南桥沈家花园举行。“要将公共空间还给老百姓,但怎么兼顾功能使用和历史风貌,还是有难度的。”上海奉贤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联锋坦言。
12月26日,“南桥源”建设启动暨二号院改建工程(一期)开工仪式在南桥沈家花园举行。(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记者了解到,南桥作为奉贤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载着整个区域的老城复兴梦想,其城市更新工作也关系着许多百姓的切身利益。奉贤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留改拆并举,保护为优先”的城市更新总体决策要求,坚持以民生为本,以文化为源,推动老城区的文化、功能、空间、业态等全方面提升,努力打造卓越的滨水历史文化城市。
据奉贤区城市更新推进办常务副主任、区建管委主任施连规介绍,“南桥源”项目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南桥路,南起解放路,北至浦南运河,占地面积约900余亩。总体方案包括四古溪行、沈家花园、文化广场、鼎丰酱园、南桥体育中心、南桥书院、卜罗德祠、人民路历史文化风貌复兴街、运河水乡9个地块的更新改造,称为“南桥九景”。在本次开工的二号院项目范围内既有百年园林沈家花园(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民防工程,是一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
南桥九景图。(央广网发 奉贤区新闻办 供图)
“奉贤南桥城市更新项目将运用‘智能建筑机器人砌构工艺’,在现场实现‘城市旧城更新’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智能化建筑实践。”城市更新“南桥源”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解释道,在建筑外立面建造过程中,将由机器人自动抹灰与砌筑,辅以人工钢筋铺设与勾缝,形成人机协同的砖构数字化砌筑工艺,对于复杂的外立面形态能做到人工无法比拟的精准三维定位,实现历史建筑修旧如旧。
在袁烽看来,“南桥源”城市更新的核心出发点是优先保护在地性历史文化,实现合理的空间再利用与创新发展。据悉,二号院建筑群体与体量将最大限度延续原有城市肌理与体量,尤其原“沈家花园”将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全面修缮,中央花园也将依照历史资料复建,沈家花园周边建筑作为风貌控制区,将在保持内部空间与体量的同时,运用建筑机器人砖构工艺,在尺度与材料工艺上提升立面质感、建筑质量并实现场所精神塑造与环境文脉关联。
沈家花园(资料图)。(央广网发 奉贤区新闻办 供图)
围绕“发掘历史、活化空间、复兴南桥”的城市复兴行动计划目标,“南桥源”项目将最大限度结合周边水系,打开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以“一廊,六街二十四弄”的慢行街巷为主体,建设有历史情怀的文化街巷和有生活气息的市井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