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首批国内产前诊断已走过了20年 一妇婴为国内培养近300名胎儿医学学科带头

2018-10-28 10: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0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在全国首批、上海市首个由政府批准挂牌的上海市级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倡议成立国内首个“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希望招募更多志愿单位,共同打造学术共同体,着眼规范国内胎儿医学的发展。这一倡议得到业内有识之士和国内知名胎儿医学治疗专业机构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已经为国内138家医院培养了近300名胎儿医学学科带头人。

  该协作网络的倡议发起人——知名产科专家、一妇婴产前诊断中心的的创办人段涛教授表示,发起倡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学术共同体,“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将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联盟,在原来医生之间自发形成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型为自觉的协作网络,由此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规范国内胎儿宫内治疗,希望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盟。”

  1998年,一妇婴正式成立产前诊断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在上海地区及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TORCH筛查、经腹绒毛活检术等产前诊断服务项目。

  2010年,在段涛的大力倡导下,胎儿医学作为遵循“Fetus as a patient”理念的一门新兴学科,首次被国内业界认可,成为产科的三大亚专科之一。同年,一妇婴在整合产前诊断中心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正式宣布成立胎儿医学部(后改名为胎儿医学科),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提出并实践产科亚专科学科建设体系、并率先规范开展胎儿医学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以此为基础,胎儿医学科逐渐完善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多学科紧密协作诊疗服务模式,直至成为国内最大的胎儿宫内诊断及治疗转诊中心。

  落实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完善胎儿医学诊疗研体系,这是胎儿医学科矢志不渝的初衷,也由此创造了国内胎儿医学史上众多的“第一例”。说起“第一例”,一妇婴胎儿医学科主任孙路明如数家珍:

  “第一例氯化钾选择性减胎、第一例EXIT手术成功、第一例独立胎儿镜手术成功、第一例独立经胎儿肝静脉宫内输血成功、第一例独立胸腔-羊膜腔导管引流成功、第一例独立胸腔-羊膜腔导管引流成功、第一例胎儿室上速母体给药转律成功、第一例独立胎儿心脏介入手术成功……”

  身为国内领先的胎儿医学机构,一妇婴胎儿医学科特别注重诊断与治疗的规范性,倡导行业共识,推动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与标准。科室相继于2015年和2017年牵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针对双胎妊娠和非免疫性水肿的临床管理指南。

  自诞生起,胎儿医学科就注重与国内外医疗同行的交流与协作,从2011年起连续8年成功举办“中国胎儿医学大会”,目前该大会已成为我国胎儿医学学科领域内年度学术盛会。

  截至目前,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已经为国内138家医院培养了近300名胎儿医学学科带头人,并与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美国、英国、荷兰和中国香港等国内外知名的胎儿医学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其所创造的诊疗服务模式获得国内外著名专家的高度认可。

  成立“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在业界构建规范化学术共同体,成为国内胎儿医学学科今后发展的关键一环。“胎儿医学的发展,一直受到了三股力量的驱动,一是科技驱动,二是患者驱动,三是医生驱动。由于是新兴领域,大家把它当作一个高精尖的东西去发展,去尝试一些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段涛坦言,由于胎儿医学是新兴领域,一些医生们会将其当作一个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进行发展,去尝试一些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为保证患儿及家庭的生命安全,有必要规范自发的冲动。

  “真正有医学指征、需要做胎儿宫内手术干预的病例其实并不多,荷兰一个国家也就只有一个胎儿医学中心。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家开设胎儿医学中心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必要尽早进行规范、加强培训。我们倡议成立国内的相关协作网络,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做正确的咨询,然后做正确的转诊。未来协作网络将按照规范先行、制度先行、培训先行这三点原则推进工作。”

编辑: 林馥榆

沪一妇婴为国内培养近300名胎儿医学学科带头

在全国首批、上海市首个由政府批准挂牌的上海市级产前诊断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倡议成立国内首个“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希望招募更多志愿单位,共同打造学术共同体,着眼规范国内胎儿医学的发展。这一倡议得到业内有识之士和国内知名胎儿医学治疗专业机构的积极响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