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为期两天的“2018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昨天(27日)在上海闭幕。来自伦敦、波士顿、温哥华、巴塞罗那、上海、香港、台北等城市的300多名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及政府文化官员汇聚一堂为“一带一路”城市文化交流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贡献智慧与经验。
本次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化品牌”,三个分论坛的议题为“城市文化建设品牌战略”、“城市文化交流新形式新内涵”和“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致辞中指出,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一带一路”倡议是破解世界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良方。而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是各国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只有从多元文化中找到一个彼此共同认同和信任的文化,才能使文化交融汇聚,让各国人民加深共同的认识,产生共同的语言,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保障各项合作顺利推进。城市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语言,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融和理解,促进世界城市之间各种合作和发展。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张国祚教授穿越历史,从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一直谈到“一带一路”文化在民心相通中的作用:
“我们必须要看到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好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特别强调文化自信。那么我们这个文化自信,这个“文化”指的是什么呢?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得非常清楚,我们这个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种文化源自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当中所培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和平建设改革当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里面听起来好象都是很抽象的,其实一点不抽象,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上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个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使我们这个民族无论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还是树立远大志向方面,还是治国理政方面,还是人格修养方面,有很多非常可贵的思想。正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血脉流动着这样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有今天的发展。”
论坛还有嘉宾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老挝文化旅游部条法司副司长图马尼,不仅表达了对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她也表达了希望与中国各个城市进行交流的这么一种愿望,特别强调了老挝和中国有深厚友好的关系。同时她也非常敏锐的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在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都有自身建设发展的一个愿景,一个抱负吧,希望跻身世界城市之列。在这样一种进程当中,必须充分的保留城市文化的特色,这个城市文化的特色,不光是城市本身,还包括城市所在这个地区,从最基层开始需要有体现城市地区文化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大趋势当中体现城市的形象,体现城市发展的价值。
本届论坛的指导单位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论坛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