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博考古队首次走出国门 赴斯里兰卡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09-30 12:03:00来源:央广网

 

部分考古发现(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

   央广网上海9月30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首次走出国门奔赴斯里兰卡进行为期40天的中斯联合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阿莱皮蒂遗址挖掘出土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由于地处印度洋的中心、东西方海路航线的必经之地,因此斯里兰卡在古代海上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有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公元5世纪,中国高僧法显曾在斯里兰卡学习两年。隋唐以后,两国交往频繁。特别是在15世纪初,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曾经多次到过斯里兰卡,扩大了两国贸易,增进了两国友谊。1911年,在斯里兰卡加勒发现的布施石碑,正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实证。

中斯双方讨论发掘情况(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

  今年年8月6日-9月14日,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主要对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Jaffna)及周边的全面调查等。

  经过,联合考古队的紧张工作,在阿莱皮蒂遗址共发掘92.4平方米,土样全部用3毫米的筛子过筛,出土了较多的产自中国的瓷器,对绝大部分的遗物(筛选出的除外)都进行了三维坐标的测定,每层的遗物都进行了三维建模与绘图。遗址出土陶瓷器总计约650多片,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这些中国瓷器主要产自北宋后期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及福建地区,目前可辨识的器物以广州西村、潮州窑为大宗,器形有碗、盘、盆、碟、壶等,另有部分青釉罐、盆。此外还发现有9片耀州窑青瓷碗残片,另有少量精美的刻划花青白瓷,其产地尚不明朗,需要进一步调查与研究。

中斯联合考古队成员(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

  北宋后期,两浙、福建、广南市舶司中“唯广最盛”,广州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临近广州港的西村、潮州等窑亦籍此发展成重要的外销瓷窑。目前在海外发现的北宋晚期的外销瓷材料非常少,阿莱皮蒂出土的外销瓷组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贸易航线、转运网络以及中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斯里兰卡工作期间,上博的考古队员举办两场讲座,对斯方考古队员进行了全站仪、航空摄影、多视角三维重建等硬件与软件的使用培训,以及中国陶瓷的介绍。

  本次中斯联合考古项目是上海博物馆在海外的首个合作考古项目,也是上海博物馆迈出丝路考古的第一步,在斯里兰卡的发掘中发现了双方交流与贸易的的重要材料,为认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编辑: 韩晓余

上博考古队赴斯里兰卡发掘获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首次走出国门奔赴斯里兰卡进行为期40天的中斯联合考古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阿莱皮蒂遗址挖掘出土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