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展览28日开幕 (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
央广网上海9月27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展览在明天起(28日)至2019年1月6日上海博物馆展出。展品选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及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的重要收藏,集中展示了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其中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是首次在亚洲展出。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展览以时间为序,横跨了1865至1945年间风云激荡的八十年,分为“南北战争之后”、“现代西部”、“东方元素”、“世界主义”、“都市生活”、“激进派的探索”、“美国景象”、“自画像”和“新的探索”9个版块,并特别设置了“聚焦惠斯勒”与“聚焦霍普”两个专题,展览讲述了在时代洪流中,美国艺术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响,完成了向当代风格的转变。在这八十年间,美国经历了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以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国家向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展览使观众既能以宽阔的视野博览美国艺术的成就,又能以聚焦的目光洞彻美国艺术的特性。
阿奇博尔德·莫特利《自画像》(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
从旧大陆来到新大陆,20世纪科技的突破与战争的变革,带动了美国工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美国艺术家们也开始大胆创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艺术潮流层见迭出。观众将在展览中领略爱德华·霍普《夜游者》、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阿瑟·德夫《出航的船》、乔治亚·欧姬芙《牛头骨与白玫瑰》、玛丽·卡萨特《夏日》、阿奇博尔德·莫特利《自画像》等经典名作。透过他们的作品,观众将一睹美国西部粗犷的风景与繁华都市背后的孤寂,探索艺术家认识艺术、认识自我的方式,更将增进对美国历史进程与社会变迁的认知。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式博物馆之一。它坐落于国际大都市芝加哥,始终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与全球交流。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由芝加哥商人、美国文化事务大使丹尼尔·J·泰拉建立于1978年,它致力于促进对美国视觉艺术的探索、理解和欣赏,以其丰富、卓越的美国艺术藏品闻名遐迩。本次展览是继上海博物馆2007年举办的“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展览后,泰拉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的第二次合作。
展览期间,上海博物馆将推出多场公众教育讲座,其中包括: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策展人莎拉·凯利·奥勒(Sarah Kelly Oehler),她在讲座《走向现代:1865-1945年间美国艺术的发展》中,将带领观众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情况;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彼得·约翰·布朗利(Peter John Brownlee)在讲座《从过去到未来:1865年到1945年美国艺术与文化的现代化》中,将关注温斯洛·霍默等艺术家,并讨论美国独立战争、西部扩张的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的现代化等。以上教育活动将通过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SH-museum)、网站(网站(www.shanghaimuseum.net)提前发)提前发布,并接受预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