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扫描

2018-04-26 10:17:00来源:央广网江西频道

  央广网遂川4月26日消息(肖利萍 刘祖刚)四月遂川,春风拂面。在衙前镇溪口村,一江碧水,两岸翠色,三五竹排,茫茫楠木林,蜀水河畔,河道保洁员朱德福捡拾漂浮垃圾之余,还不忘拿出手机拍上美景,晒到微信朋友圈,让亲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春意,“现在正是蜀水观光旅游的好时期,一到周末,来我们这游山玩水、溯游徒步的人特别多,‘五头护水’作用大呀!”

  2017年,遂川在“河长制”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紧扣“全域、立体、常态”三个关键,冲破传统思维,率全省之先提出“五头(源头、地头、山头、岸头、户头)护水”理念,生态产业护水、田间湿地护水、森林植被护水、桥头堤岸护水、全民全域护水,实施生态保护长效管理,全县所有流域水质常年均稳定在III类以上,60%以上流域水质达到II类以上……

  正本清源,规划设计“水”招牌

  油菜金黄,楠树翠绿。河水见底,鱼儿游弋,春日的蜀水流域,美得像一幅画。

  作为生态旅游大县,遂川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流域综合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河道整治、绿色产业以及生态红线等专业规划,将流域内的的非金属矿深加工区和建筑石材生产加工区规划入园,统一管理;将遂川江及蜀水干流沿河1000米,主要支流500米、水库(山塘)保护范围内划为禁养区,规范养殖;下狠手、派重兵将全流域的河道非法采砂全面整治,统一编制河道采砂规划。还开展河道采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14项专项整治,关停禁养区内养猪场236家,整治河道非法采砂68家,拆除涉河建筑6处 ,严厉打击对水源地污染行为。将工矿企业、畜禽养殖、河道采砂等主要污染源“以退为进”,退出河库保护范围内,进入规划园区、可养、可采区内,推动经济生态共生共建。

  与此同时,大力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江西绿洲源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丰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低碳环保企业发展,结合扶贫开发,将全县梯田、观光茶园等旅游景区实行统一开发与管理,发展绿色旅游脱贫产业。依托生态旅游业,发展农家茶馆、农家乐园等生态绿色服务业,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规范整治餐饮服务业的排烟、排污,防止新的排放物污染水体。

  护林固土,筑牢生态“水”屏障

  县林业局局长肖卫前介绍,近几年,遂川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管林护林,大力实施“林业+”工程,鼓励林农发展楠木群原始森林游、高山体验游、茶园观光游等旅游产业,对遂川江、蜀水流域沿河两岸第一层山脊内森林进行封育,禁止商品性采伐。整体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县级森林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渔业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生态环保屏障。

  遂川拥有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旅游大县、江西罗霄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六张国家级绿色名片”,国土绿化率稳定在78%以上。优质的水源受益于优质的山林。为此,践行“护水必先护山”理念,做好“山上涵养,山下再造”文章尤为重要。

  遂川县已完成造林绿化3.521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95万亩(包含公益林),发展林下种养12.8万亩,总产值5.8亿元。形成清水下山,净水入库的护山、护林、护土、护水良性循环。

  河湖长制,提升城乡“水”颜值

  如果说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田间湿地管理、加强森林植被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筑起了生态屏障,河湖管护则为其注入了永续发展的水能量。遂川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从“河长制”“河长治”到“河常治”,不断优化升级,推出升级版,实现了2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1座山塘,29座水库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增设了“河长制”秘书长,明确各级“河长”403人,河湖管护人员858人,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了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同时,将河长制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设置350名贫困户河道保洁员,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担任保洁员,既扫净了“水路”,又辟出了“脱贫路”。

  水路易扫,水污染防治却难,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的“颜值”受损。如何准确掌握污染源的位置并有效治理?遂川县在县界及23个乡镇河流交界处选取出既能反映河流水质状况、乡镇水环境管理水平,又能起到有效预警作用的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立30处水质监测点,建立了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来源追溯机制,每月对各界河断面水质进行监测、通报,同时,在县城饮用水源上游及重点涉水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装置,24小时对水质进行不间断监测,让污染物无处遁形。

  为让河长制“落地生根”,遂川县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度,要求不达标水质断面所在乡镇依照制度限期整改,直至销号,逐步治理遂川江、蜀水流域水污染问题。2017年,县河长办下发督办单22份,整改销号水污染问题48个。今年3月,30处界河断面监测点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由原来的83.3%上升到100%,大大提升了水体“颜值”。

  生态治理,留住乡愁“水”文化

  在遂川,有两个民俗延续了百年,一是在衙前、五斗江一带,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往河里放生河鱼;另一个是每家嫁女都会带有楠木苗做嫁妆,生了小孩要种植一棵楠木做纪念。世代沿袭下来,河里鱼儿成群,成片的千年楠木林,形成罕见的生态景观,这是勤劳善良的蜀水沿线人民群众世代对自然和生态保护的结果。

  2017年,遂川县启动了遂川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河流工作,“我们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把示范河流打造成保平安绿色、有乡愁故事、藏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的河流。”县河长办主任介绍,通过修筑防洪堤、启动遂川江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改造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并运行雩田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河道10公里,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示范河流跃然纸上。

  一江碧水城方好,两岸翠色绕龙泉。为这一江碧水,遂川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更严格的治理,擦亮“水”招牌、筑牢“水”屏障、提升“水”颜值,留住“水”乡愁,让这座因水得名的县城因水更美。

编辑: 范存宝
关键词: 遂川;护林固土;呵护长制;

遂川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扫描

四月遂川,春风拂面。在衙前镇溪口村,一江碧水,两岸翠色,三五竹排,茫茫楠木林,蜀水河畔,河道保洁员朱德福捡拾漂浮垃圾之余,还不忘拿出手机拍上美景,晒到微信朋友圈,让亲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春意,“现在正是蜀水观光旅游的好时期,一到周末,来我们这游山玩水、溯游徒步的人特别多,‘五头护水’作用大呀!”   2017年,遂川在“河长制”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紧扣“全域、立体、常态”三个关键,冲破传统思维,率全省之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