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民间收藏家和他的文化传承梦

2019-08-30 21: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乐平8月3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刘文龙 朱德文)8月26日,笔者来到江西省乐平市龙神庙6号。这是一栋有15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住在这里已有三代的主人因毗邻有千年历史的学府儒学里而沾染了浓浓的书香之气。穿过老屋,进入一栋两层小楼,看见一位浑身带有儒雅气质的老人正在读书,他就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王福全。

  “我出生于1948年,自祖父那辈起就一直住在乐平市龙神庙6号,延绵至今已一个半世纪。一些年代久远的生活老物件就自然而然一直被收藏着。这是引发我喜欢上收藏的最直接起因。”王福全告诉笔者,“我喜好收藏钱币,得益于儿时玩的游戏‘打墩子’,就是打铜钱角子,家里本就保存了一些。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订购了一本上海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时期古钱币收藏大家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有了这本书,对中国钱币的脉络就清楚了。因为比别人知道的多,在全国兴起钱币收藏热之前,我捡了很多漏。经过几十年的收藏积累,从先秦到清末甚至是民国或是建国以来的钱币我都有收藏。”

  王福全告诉笔者,除了收藏钱币,他也好藏书。自小就喜听书、诵书、读书,之后又喜欢将他所看之书收藏。历40余年艰辛,家中仅藏书就多达一万六千册。

  走进王福全的藏书室,笔者看见一块“五车书室”牌匾,这是与他同样喜好藏书的好友何德山所题。

  “庄子曰:施惠多方,其书五车。藏书五车易,读五车书难。闲居朴读,遂腹内草莽,人生至乐也。因以铭实。”王福全说。

  从王福全整理的藏书目录,大致看出他的藏书可以分为三类。中国古典小说是他的主打藏书,此类书籍占据了一半,这类书涵盖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过的不同版本的中国古典小说,这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也是他读过最多的一批书。文史哲诗词类书籍也是他的私人爱好,如二十四史、百子全书。最后一种是收藏类书籍,古钱币收藏类书籍占多数,其中也有文玩、陶瓷、玉器等类书籍。

  王福全告诉笔者,他从不识字时就喜欢听大人讲评。小时候,在花园里有一个露天茶社,那里经常会有人说书讲评,他是常客,每当听到关键处,说书人就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所以每次听书回来总是有抓耳挠腮、心痒痒、不过瘾的感觉。读书识字以后,王福全自己就会去找书来读。这渐渐养成了他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23岁参加工作后,在乐平糖烟酒副食品公司上班,他是采购员,全国各地到处跑,在外地出差是很辛苦的。当时旅店没有电视,有的甚至连电风扇都没有,漫漫长夜不好打发,唯有看书才能打发时间,故每到一地,必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书。

  王福全不是有钱人,除了每月固定工资,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他能有目前的藏书量,光有对书的热情是不够的。他不抽烟喝酒,缩衣节食,每月工资除了扣除家庭生活费,其余全部用来购书。他四方求书,或直接向出版社订购、邮购,或向书店寻觅有价值的处理书籍,或向收购废纸旧货者探宝,或在小书摊、旧书摊上拾贝,总之竭尽一切可能。林林总总都显示出王福全老人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

  收藏是精神上的最大欢愉。“神入方孔乾坤鉴,悠悠长河觅古泉。”单从王福全钱币收藏的量来看,说他坐拥万贯家财一点都不为过。但王福全平时生活过的很清贫。一边是藏品的丰厚,一边是生活的清贫。用王福全的话来说,真正的收藏家是不在乎藏品经济价值的,而应在乎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收藏者也只是藏品身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某个时期内的保管员,发挥一点传承作用而已。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乐平;民间收藏家;文化;传承

71岁民间收藏家和他的文化传承梦

这是一栋有15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住在这里已有三代的主人因毗邻有千年历史的学府儒学里而沾染了浓浓的书香之气。穿过老屋,进入一栋两层小楼,看见一位浑身带有儒雅气质的老人正在读书,他就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王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