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中腾巨龙 沟壑变通途----中建七局交通公司上巩项目施工纪实

2019-01-07 15:35:00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1月7日消息 2018年11月14日上午,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田俊良带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二级机构班子成员共50余人到上巩快速通道项目进行实地观摩。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上巩项目不愧是河南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建设的典范。

  中原路西延上街至巩义段快速通道新建工程(下称“上巩快速通道”),起于上街区峡窝镇辘把坡村,止于巩义境S237,线路全长24.556公里,工程总概算23.1亿元,其中建安费18.87亿元。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双向六车道。其中需新建大桥14座,中桥1座,天桥5座,隧道3条,涵洞42道。工程地处黄淮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途径两市一区四镇二十多个村庄。

  惜时如金抢工期 “快速建造”树典范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中建七局上巩项目部从2013年9月一进场,就形成了抢工的态势。项目班子打破常规,跑步进场,第一时间赶赴施工第一线。从项目部组建到开工,只用了5天时间;从开工到项目临建设施完成,仅15天时间;从协调征地到搅拌楼建成生产,只用了30天时间。队伍安家快、设备上场快、便道修建快、施工组织快,被称赞为“最具战斗力团队”。

  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工赢得业主的信任和肯定,历经50天的锤炼,实现了入场入住入人心的良好开端。

  施工作业面拉开以后,工程建设面临着又一难题:征拆协调(征拆工作由地方沿线政府负责)及赔偿款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树木成林,郁郁葱葱,大部分的附属物未清点赔偿,村民阻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施工进度。截至2014年3月份,仅仅有少数几个工点可以施工,这种困局对甲乙双方约定工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办法总比困难多。项目指挥长、党支部书记王平采取立体协调方法,白天拜访驻村领导,晚上开会研讨对策,针对不同情况,或强硬拔钉、或仗义援助、或合理解决,配合政府完成了艰巨的征拆任务,特别是上跨G310高架桥9#高压线移位的协调,俨然一场马拉松,历时930天,直至2015年12月9日才得已拆除移位。问题解决后,项目部人员加班加点,项目总工程师宗赵波带领工程部10余名管理人员春节不放假,抢赶工期,2016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二)还在组织桩基检测工作,其后开始组织9#墩的全面施工。2016年5月28日,9#墩施工结束,工期比计划提前25天。

  2013年11月6日,瓦窑坡大桥首根桩基浇筑;2014年10月23日,瓦窑坡大桥首片T梁架设;2014年12月18日,韩门隧道全线顺利贯通;2015年8月12日,梭沟大桥桥面系全部完工;2016年5月6日,上跨G310高架桥梁板架设完毕;2017年3月22日,大泉沟左幅桥头沥青成功摊铺。项目部一次次用实际行动,逐渐将业主心中的问号扳直,成为了业主最不惜赞许之辞的合作伙伴。

  铁军不怕施工难 山岭重丘筑大道

  这是一条挑战重重的攻坚之路。桥梁隧道占比最大、隧道跨径最大、路基填挖方高度最大、单公里造价最高,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施工有多难,《郑州晚报》记者曾采访报道过:“那立起的桥墩,地上部分高68米,地下部分深45米,地上部分相当于20多层楼高。”

  上巩快速通道施工中,遇到了河南区域内最复杂、最难整治的边坡防护。

  省内外地质专家多次到施工现场勘察、调整、优化方案。但是,因沿线路堑边坡整体坡面极不稳定,坍塌现象持续恶化,特别是在K20+850—K21+316段460多米的路段内,边坡自稳性极差,虽增加了大量的锚索、锚杆防护工程,但边坡地质问题导致桩孔锚杆(索)注浆四处奔流,工程质量无法保证。面临这个重大难题,执行经理张北春及总工程师刘兵当机立断,把办公地点搬到工地,在现场先后进行了套管跟进、调整水浆比、增加固化剂、添加“水玻璃”等多种方案尝试。最终,最艰难的边坡防护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韩门隧道工程,是上巩项目快速通道工程全线的控制性工程,韩门隧道呈东西向展布,设计为分离式双洞双向行驶一级高速公路隧道,隧道穿越砂质泥岩区,受山体及岩层产状影响,地质构造复杂,加之地处荒山僻野,交通不便,前期工作开展困难,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上巩项目部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不通水电、交通不便、材料短缺等不利因素变成克服困难的动力,攻坚克难,成功克服了洞内岩体破碎、坍塌等高危困难。项目部还在隧道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洞内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在洞口安装LED显示屏,及时反映施工状况,对炸药、雷管等危险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弱震光面爆破技术,有效地对爆破产生的震动进行控制,确保了韩门隧道施工的安全,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

  G310大桥桥位处地形地貌复杂,上跨铁路和公路,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确保工程质量,不耽误工程进度,上巩项目在总指挥王平的带领下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一标执行经理李占祥天天都在看图纸,跑现场,整天都是一身汗水一身泥。在浇灌桩基的那些天,他患肠胃炎,即使拉肚子到虚脱,他还是采取“保守治疗”,吃药对付,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他们用双脚丈量着上巩项目快速通道工程的每一寸土地。王平曾开玩笑地说:“项目部有平均不到三个月就要磨破一双鞋的‘熊孩子’,也有占据各自朋友圈微信运动榜首的‘钉子户’。”

  除了施工难度大,项目还遇到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困难。为此,王平不停地在公司、投资单位、业主单位之间来回奔波,积极协调。在每个关键施工节点,他都会在现场指挥施工,对每个工程细节严格把关,切实抓好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生产。

  付出终有回报,上巩快速通道两次荣获郑州市干线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郑州市公路局劳动竞赛中多次夺得第一名、被业主授予“中原路西延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及数次通报表彰、在郑州市交通委组织的检查中名列前茅。

  男儿有志在四方 平凡之中筑非凡

  上巩快速通道取得的优异成就,也叠印着平凡而又伟大的最美路桥人的风采。花甲之年的安监部经理李金林,是安全红线的牵拉人,也是安全生产的守护人。老李常说:“安全工作很重要,它关系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关系到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更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老李在安全管控方面很是严苛,好似没有“人情味”。有一次,一名工人在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作业,在拖拽振动棒的过程中,没注意踏板上的混凝土泥浆,脚下一滑,整个人就悬到了空中,要不是老李经常严查与监督工人系安全带,那肯定是一场重大的安全事故。

  工程施工,测量先行。测量工作进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后序工作的进展,而测量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眼睛”。每天一大早,测量负责人周彦松都会带领几个小伙子,开赴测量现场,工作起来就是一整天,就连吃饭有时候也在全是荒郊野地的现场解决。测量人员在荒草中奔波,在荆棘中穿行,遇到沟谷,常常把绳子系在沟顶的树上,人握紧绳子溜到二三十米深的沟底,完成测量。一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荆棘划破的血痕,但谁也没叫过一声苦和累。他们白天奔波在工地上,晚上还要做数据录入、对比分析、验算核对,反复计算挖方和填方土量,为工程建设最优化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非担当无以攻坚克难。一标执行经理李占祥将办公室搬到了生产第一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建筑人的使命与担当。2015年7月,李占祥的妻子一手拉着4岁的女儿,一手抱着半岁的儿子,坐火车,挤公交前来探亲,到了郑州他都未能去接一下。他对家人的亏欠太多,他留给爸爸妈妈和妻儿的是永远的牵挂。他也想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首先想到的是,紧张繁忙的工地上离不开自己……

  精心修筑致富路 促进经济引投资

  中建七局交通公司在连绵的山林绿海、沟沟壑壑中,创造了上巩项目快速通道这一精品工程,打通了郑州市到巩义市的障碍,提升了现有走廊带内的公路网络密度,形成“半小时交通经济圈”。

  它不仅完善了郑州的路网结构,方便市民出行,重要的是快速通道承载着“提速”郑州的使命,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推动郑州市区整体城镇化进程。今天中原西路已成为巩义市一条新的经济产业带,沿线自东向西分置了正商西山小镇、嘉和温泉小镇、融创云智小镇和浙大产业园等项目,承载了驻地产业转型的新使命。上巩项目快速通道的通车,让他们感受到建设者使命的光荣与责任重大,也让巩义通过郑州走向全省、全国,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向世界展示巩义之美、中原之美和中建人在伟大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之美。(通讯员 李春雄 刘兵 李建 刘凤霞)

编辑: 彭华

山中腾巨龙 沟壑变通途----中建七局交通公司上巩项目施工纪实

2018年11月14日上午,郑州市公路管理局局长田俊良带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二级机构班子成员共50余人到上巩快速通道项目进行实地观摩。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上巩项目不愧是河南省干线公路标准化建设的典范。

关闭